

半年收官深“V”走势 两月大涨超500点
2007年,苹果公司用一部iPhone将手机行业推进智能机时代,并在此后的15年里用一块多点触控液晶直屏,主导着智能手机的形态。
尽管后来者常以“超越苹果”的姿态自居,但在直屏的基础结构下,他们能在硬件层面作出的创新,无非就是做大屏幕、增加屏占比,以及困在无休无止的堆料竞争中。直到折叠屏技术出现并发展得愈发成熟以后,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认为——这是为数不多可以“弯道超车”苹果的机会。
2021年以来,包括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主流国产手机品牌,都纷纷推出了旗下的折叠屏手机。这些品牌合计占据了 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64%的份额,占据了全球高端安卓手机市场 87.5%的份额。同时,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已经从最高时的16999 元,回落至万元以内。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苹果将在2023年推出搭载了8英寸QHD+柔性OLED屏幕的iPhone。郭明錤预测,折叠屏手机将会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形态,推动高端机型进入下一波大更新周期,苹果将在2023年出售1500万至2000万部折叠屏iPhone。
根据市调机构Omdia的数据,2021年的全年出货量达到了900万台,实现309%年同比增长。Omdia指出,2022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将比去年大幅增长,达到1400万台。市场咨询机构Counterpoint同样预测,2023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或可达到2570万部,占总体市场份额近2个百分点。
而随着折叠屏手机的火爆,新的供应链是否会出现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呢?钛媒体App通过上市公司财报、第三方机构数据以及行业研报,试图拼凑出围绕着折叠屏手机核心硬件衍生出来的国产供应链布局。
持续进化的面板产业
折叠屏手机产业链的增量在于铰链、盖板和柔性面板。其中,柔性面板产业则于是供应链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手机能否实现折叠,取决于屏幕是否具有柔性。主流的手机屏幕目前共有三类:传统LCD(液晶)屏幕,刚性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屏幕和柔性OLED屏幕。其中,刚性OLED屏幕与LCD屏幕一样,均使用无法弯折的玻璃基板。柔性OLED屏幕则在OLED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玻璃基本换成了柔性材料,实现了屏幕的可折叠。
2019年,手机厂商在柔性屏上几乎仅有三星一个选项。国内公司柔宇科技曾于2018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建设投产了全球第一条可折叠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与三星的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不同,柔宇采用的是自研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但因为产品良率低以及技术路线过于封闭等诸多原因,导致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局。
“柔宇全球唯一的技术路线对于市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曾对钛媒体App称,首先柔宇的产品并没有完全过关且价格也没有优势,厂商不会在原本价格就高的基础上去选择一个并不成熟的方案;其次,这个技术只有柔宇能做,即使客户下了订单,柔宇的产能也跟不上,就会出现供应链被钳制的风险。
截至收盘,沪指跌0.32%报3387.64点,深成指跌0.28%报12860.36点,创业板指跌1.02%报2781.94点,两市合计成交10513亿元。
今年上半年,在经历了俄乌冲突、美联储大幅加息等多重冲击后,全球股市均走出令投资者失望的行情,恒指跌破20000点、沪指失守3000点、道指跌破30000点,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也将创下过去数十年来最糟糕的上半年表现。
相比之下,A股和港股尽管年初也一度惨烈下挫,但从4月末开启的一轮反弹使得其跌幅相对缓和。截至7月1日收盘,上证指数上半年下跌6.93%,恒生指数收跌6.57%。
指数年内振幅超20%
五月后A股反弹强劲
上半年,受内外不利因素的夹击,A股市场一度大幅下挫,但截至目前,上证指数半年来累计跌幅为6.93%,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中表现依旧较为亮眼。
从整体指数来看,今年年初,沪指从3500点上方开始逐渐回落。俄乌冲突后引发市场超预期的单边大跌,这一事件对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公募基金方面,部分主题基金出现年内30%以上的回撤。
在前期3月中旬大跌之后,市场略有反弹,但4月中下旬,受到疫情相关影响,爆发了今年最为惨烈的一波杀跌。不足十个交易日,沪指从3100多点跌到今年2863点的上半年最低点。
进入五月之后,市场开始对各种利空因素钝化,尤其是美股方面,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美股遭遇持续大跌。记者注意到,此时,A股也已经不再跟随美股下跌,同时,新能源赛道基金的强劲反弹,成为市场最大的亮点,有产品更是一个月大涨了30%。截至6月,部分主题基金终于开始扭亏了。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运行之后,今年上半年,沪指完成了一次巨型的“V”型反转。
能源价格上涨致板块上涨
从行业来看,今年以来,能源与疫后复苏成为A股主基调,硅能源、酒店餐饮、煤炭、旅游板块等四个行业涨幅超过28%!此外,免税店、节能建筑等行业涨幅超过10%。
长信科技2021年总营收为70.18亿元人,其中显示器件材料收入占比100%。报告期内,长信科技称已成熟具备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等技术,已经完成从玻璃单体到显示盖板的产业链布局。
总的来说,折叠屏手机从概念走向大众,技术和供应链已经不是障碍,国产供应链面临的卡脖子困境总体也不算太大。而随着技术和供应链的不断变化,国产手机品牌与苹果之间,是否会上演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发生的“弯道超车”,则还需静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