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佳佳食品有深陷舆论 ,曾经作为中国“酱油第一股”的光环也早已黯淡。在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中国食品行业高居榜首的是庞康。
不过,做着相同生意的加加食品(002650.SZ),却在实控人杨振的手上日渐堕落,中国“酱油第一股”的光环也早已黯淡。
加加食品很像《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某一位姐姐,出道(上市)早,但是出道即巅峰,红了一段时间后,就大小是非不断,时不时遭到各种质疑,近期,又陷于舆论之中,还被ST了。
酱油行业的巨头——海天味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是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最大的发展是在庞康手中。
相比之下,加加食品出身清贫,也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比庞康小6岁的杨振,早早带着加加食品登陆了A股。
杨振是湖南人,从小家境困难,但他是兄弟之中最会读书和最爱钻研的,被家里寄予厚望,最终他如愿考上了益阳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成了语文老师,吃上了“国家粮”。
不过,两年后就辞职下海了,因为他迫切地想改善家庭条件。
搞养殖、研究食品加工、做隐型纱窗……离开了讲台后,杨振不停地尝试,没几年就闯出了名堂,成了湖南宁乡第一批“万元户”。
至于做酱油生意,纯属偶然,偶然到是因为小小的酱油瓶盖。
杨振爱做饭,但是当时的酱油瓶盖要用利器捅破,费力、容易弄脏手,还浪费。深感苦恼的他就想办法改进,最后研究出了带孔的新式酱油瓶盖——打开外盖,拉开内盖,方便卫生。
带着这个瓶盖,他跑了很多酱油厂,想把发明卖出去,结果没有人愿意买,不甘心的杨振决定自己用。在图书馆泡了两个月,就学会了酱油的生产工艺。
1996年,34岁的杨振创立加加酱业(加加食品前身),正式踏进了酱油圈。
加加酱油一诞生,杨振就将其定位于高端。在零售价为1.6元左右的湖南市场,加加的定价高达6.5元。本来就是新品牌,售价还这么高,谁愿意买呢?
杨振自有妙招——打广告。他将下海十年的营销所学,全押在了加加酱油身上。
杨振找到了湖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上面打出“小麦+大豆=?”的“悬疑广告”,一连数期。在吊足人们胃口之后,“加加”露出,知名度大增。
在湖南站稳脚跟后,杨振将目光放到了全国。
那个年代,在电视、报纸上打广告是营销的王道,央视的广告“标王”,更是意义非凡,典型案例是孔府宴酒。1994年,名不见经传的孔府宴重金夺下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当时的“酒王”五粮液。
2002年,杨振将加加食品积攒的利润全部押上,以4800万元夺得了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两个月的“标王”。2003年五六月,加加酱油的广告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后面。
孤注一掷式的营销,让加加食品获得了成功,市占率一度超过李锦记,位居酱油行业第三,仅次于海天味业和美味鲜。
2012年1月,加加食品上市,成为“酱油第一股”,语文老师出身的杨振变成了“酱油大王”。那一年,加加食品营收达到了16.57亿元,净利润为1.76亿元,扣非净利润1.64亿元。
不过,这几乎是加加食品最为辉煌的一年。上市8年来,加加食品的业绩徘徊不前。
到2019年,其营收才增长到20.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只有3.02%;1.62亿元的净利润还不及上市当年,扣非净利润只有0.85亿元,与上市当年相比,几近减半。
此外,海天酱油比加加食品要迟上市两年。与此同时,他的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高达15.85个百分点,佳佳酱油只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