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涉嫌造假 股价几近腰斩
哈尔滨市东大直街和果戈里大街的十字路口,一座薄荷淡绿色的巴洛克式建筑已经矗立了百年。
转角处醒目地挂着的“秋林公司”招牌,用绿色背景搭配金色外框,沉静而内敛。
这家以“公司”为名的建筑其实是一家百货商场,以秋林公司为中心的南岗区成为哈市年代最早、最传统的商圈。在各种版本的旅游攻略中,这家百货是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秋林公司”百货经营和食品加工蒸蒸日上的另一面,ST秋林(600891.SH)却是不一样的故事。
游人如织的繁荣,实则伤痕累累。
2019年,秋林集团(600891)先后因正副董事长失联、“萝卜章”担保案悬而未决、黄金业务停滞导致巨额亏损等问题频繁现身资本市场。
此前不熟悉秋林的投资者惊觉,原来百年食品老字号,早就摇身变成黄金业大亨。
然而,当年增厚业绩的黄金业务成为秋林集团拖累。
4月24日晚,秋林集团修正2018年度业绩,由于黄金业务停滞,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归属净利润亏损39亿元-43亿元,将可能导致公司净资产为负值。
与此同时,秋林集团股价在半个月内几近腰斩,被埋中小投资者索赔呼声强烈。
4月25日,秋林集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公司董事长无法履职期间,由公司董事、总裁潘建华代行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黄金业务基本停滞,秋林百货和食品加工还是在正常运转。”
百年秋林,风雨中飘摇,会走向何方?
业绩造假嫌疑
24日公布的这份巨亏39亿元-43亿元的公告,与秋林集团1月底披露的业绩预告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前次预告显示,公司2018年度归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16347万元)相比,将减少约7600万元到9200万元,同比减少约47%到56%。尽管预减,但至少是盈利状态。
面对这样一份盈亏性质变化且差异巨大的公告,25日,秋林集团证券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我们也很惊讶。”
上交所亦火速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全面自查导致巨额资产损失的具体原因,公司人员是否存在转移上市公司资产、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对于业绩大幅更正的原因,公告显示是受到黄金业务拖累,并计提了巨额资产减值。
巨额减值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黄金板块22.91亿元应收款项未能收回,对其全额计提损失;二是2018年底存货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对存货金额及对应进项税额合计11.43亿元全额计提。
与其他公司计提巨额商誉不同,秋林集团的问题主要出在合同上。
首先,对于22.91亿元应收款项,应收款单位称,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双方并未实施,秋林没有向其提供货品。
存货问题始于2019年1月份签订的金额为12.19亿元的一系列合同,合同对应的存货成本金额为9.85亿元,但合同对手方至今未回函确认,且至今款项未收回,秋林据此判断,2018年底存货的真实性亦存在问题。
“从该份公告看,基本判断收入订单造假、存货采购造假,一套供应链都是假的。”4月26日,一位上海的审计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