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亿亏损、裁员风暴背后
滴滴裁员消息爆出之前,多数人担忧的是,这家6年累计亏损超450亿元的出行帝国如何走下去。腹黑者不改本色,他们推测程维自曝家丑意在逼投资者就范,以便获得更多资本支持。
历经十余次总金额超2000亿的融资后,创立于2012年的滴滴坐拥豪华的股东团队,覆盖阿里、腾讯、苹果、软银、平安等大佬和中投、交行和中国人寿等一众央企,但自2018年7月以后,程维再也没有从资方拿到一个子儿,“逼宫说”有不少追随者。
画风在今年2月15日发生突变。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一,2019年春节后第一个滴滴月度全员会的日子,刚刚重返工作岗位的人们还沉浸在春节与情人节的双重喜悦中,程维猝不及防地宣布收缩战线并裁员15%,2000余人的规模超过此次互联网裁员潮中已知的任何一家。
基于这一系列事件,有分析人士指出,财务数据外泄事件不是什么偶发事件,而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其一,为滴滴后续裁员做舆论铺垫,大规模裁员影响千万家庭,先释放亏损信息再进行裁员便于员工接受,也可缓解外界压力,其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向监管部门传递“滴滴大到不能倒”的信号。
在2018年5月以前,TMD三剑客之一滴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随后接连发生的几起案件将程维推到风口浪尖,不仅导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也受到多部委联合入驻调查。这在直接造成滴滴技术开发与运营成本飙升的同时,更让其错过了2018年IPO大潮。强监管,不但影响了滴滴过去的IPO计划,如不放松,还会对滴滴未来的IPO计划形成深远影响。这不是程维、柳青想看到的。
当滴滴放出年亏109亿与裁员两个大招后,监管部门明显处于被动地位。要知道去年初,滴滴明确宣布2018年会实现10亿美元盈利,一切似乎都在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如今,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却出现亏损,并导致2000余人大裁员,不明真相的人们很容易将其归咎于合规整顿,究竟该加强监管还是对巨头做出妥协,对有关方面的智慧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事实上,这并非滴滴第一次玩弄这样的把戏。在“乐清女孩乘车遇害”一案中,滴滴最初误导公众认为不幸缘自警方处置不力,后却被证明自身内部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是根本因素。
在滴滴顺风车被迫下线整顿期间,程维曾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公司整体对应GMV的毛利率只有1.6%”。
按惯例,毛利率是毛利与收入的比值,领导13000名员工的程维空前绝后地将其偷换概念成毛利与GMV的比值。在以讹传讹之后,“整体对应GMV的毛利率只有1.6%”逐渐变成了“毛利率只有1.6%”,傲慢的滴滴成功变身“弱势群体”。
照程维的算法,即使拥有阿里云一批绩优产品,阿里2018年财年整体收入对应GMV的毛利率也不过2.97%左右,但淘宝、天猫等核心交易版块实际毛利率高达53%,其佣金抽成只有3%左右,相比之下,滴滴司机抽成率动辄20~30%,真实毛利率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那么,滴滴的亏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原始信息语焉不详,只有2018全年亏损额、司机补贴等寥寥数语。两个数字罗列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司机端补贴导致滴滴亏损的假象。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这部分投入只是滴滴从司机高抽成里拿出小部分返还部分司机,至少影响到程维多挣一点还是少挣一点,决不会导致网约车亏损。
真正实质性的亏损应该来自于共享单车与外卖业务。2018年1月,在投资ofo之外,滴滴复活了小蓝单车,还推出青桔单车,目前徘徊在三甲之外的滴滴单车无疑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外卖更是程维的灾难。去年4月,滴滴外卖上线,走的依旧是烧钱路线,很可能是上半年亏损40亿的元凶。做出巨大投入后,未达预期的滴滴外卖成为本轮裁员的重灾区,有消息称,国内外卖在与代理商合约到期后将陆续下架。这意味着程维过去一年在滴滴外卖上的投入全部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