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王兴,智能汽车的隐秘巨头
美团,智能汽车的隐秘巨头
“1973年在汽车行业历史上是个分水岭,2023年左右可能也会是。”
2020年6月,美团王兴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当时他已给理想汽车个人投资了3亿美元,一个月多后,理想汽车在纳斯达克敲钟,成功上市。
以王兴为代表的美团系在上市后顺势成为第一大股东,而王兴本人的财富因为这笔投资增加了34亿美元。
(图源:王兴饭否截图)
这是美团这家本地生活巨头和智能汽车发生的第一个故事,也是流传最广的故事。
而在进入2022年,专注生活服务的美团,已经悄悄地成为了智能汽车和硬科技领域的隐秘巨头。
目前来看,作为投资机构的美团,主要由龙珠投资、美团战投以及王兴个人投资这三个部分组成。
数据显示,从2014年起,美团开始对外投资,在这8年时间里,美团系一共出手了120多次,布局了近百家企业,平均一年就要投资15次左右,虽然这个数字相比其他电商互联网大厂来说,并不算多。
但是美团投资的特点十分鲜明,作为主导者的王兴十分认同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观点,“重要的不是做出正确判断的频度,而是做出的正确判断的量级。”
美团王兴
在这个观点的影响下,美团投资中领投和独家投资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来自IT桔子的数据表明,从投资轮次上看,美团入局时间偏早期,近60%的投资都在C轮及之前。
而从投资领域来看,早期的美团,投资业务主要集中于生活服务类项目,和主营业务密切相关,比如“餐饮老板内参”和美菜网等。
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在美团的所有投资项目中,占比仅为11%。但在2019 年之后,美团的投资风向开始转变了。
美团和王兴不断押注科技领域,比如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汽车交通(无人驾驶等)、先进制造等领域都成为美团的心头好。
2022年,美团投资的所有项目都聚焦于汽车交通先进制造和智能硬件领域。频繁投资的举动,似乎在证明,美团正在成长为一个智能汽车领域的巨头。
数据来源:IT桔子
比如今年2月底,美团参加了自动驾驶卡车独角兽“赢彻科技”的B+轮融资,投出1.88亿美元。
除了赢彻科技之外,在智能驾驶的核心零部件方面,美团也下了重注,去年6月,美团参加了激光雷达技术开发商“禾赛科技”金额3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激光雷达就是智能汽车的核心硬件设备之一。
今年4月,美团龙珠关联公司投资了灵明光子,这家公司为手机、激光雷达、机器人等提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dToF深度传感器芯片。
此外,还有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毫末智行、轻舟智能。人工智能视觉处理芯片公司“爱芯科技”、DPU 芯片研发商“星云智联”等
再加上文章开头提到的理想汽车,目前的美团,已经实现了从底层芯片设计和零部件,到末端整车生产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布局。
而如果再把视角扩大到以智能车为代表的出行领域,美团还拥有花费27亿美元收购的摩拜单车,和滴滴出行血腥厮杀的美团打车以及配送环节中的无人车配送等多项业务。
无论是共享单车、网约车,还是新能源造车,美团均有布局,俨然一个大出行领域的巨头。
原因很简单,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巨头,不能没有车,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是美团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智能配送,成了美团的破局之路
关于智能配送,美团无人车体系负责人曾讲过美团的逻辑:
“王兴觉得如果外卖市场再扩大几倍,骑手数量是不是也只能线性增长?增长之后管理的效率如何提升?或者能不能不以人数的增加来推动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去寻找一些更有效率的方式?比如把无人配送和人的组合作为新的提升效率的手段,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段采访来自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清晰地点明了美团最大困难是对外卖运力的调配,同时也表明了美团对智能车技术的青睐。而到了2022年,骑手的运力和成本问题,依旧困扰着美团。
今年3月份,在年报后的电话会议上,王兴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公司配送服务营收143亿元,远低于183亿元的相关成本,意味着每单亏超过1元。此时,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已经达到527万人,而在2018年时,这个数字是270万,近乎翻倍式增长。
而今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交易笔数已经达到33.62亿,仅餐饮外卖日均就达到3700万单。未来,美团还准备实现日均一亿单的壮举。
对于美团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运力,从本质上来看,是效率问题。
除了骑手数量的线性增长之外,庞大的骑手群体也给美团带来不少难题,2020年火遍全网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以及后续的相关报道,就挖掘出了生活在算法和效率夹缝中的小哥真实生态。
就像亨利·福特曾经说的那样,“我雇的明明是两只手,怎么却来了一个人?”对于美团也是如此,骑手小哥并不只是两条腿,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如何平衡成本、效率和小哥福利成了困扰美团运力的另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