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力促汽车供应链畅通
通知称,为畅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汽车工业平稳运行,工信部装备发展中心负责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下称“平台”)开发、管理及系统维护。工信部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准确收集和高效推动解决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问题。
平台使用对象为国内整车企业(反馈产业链供应链问题)、工信部门汽车行业主管处室(负责协调解决问题)、平台管理及维护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及系统维护)。整车企业(集团)需确定1名填报联系人,进行平台注册,经平台管理员审核认证后,方可进行填报。相关子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需将问题统一反馈至整车企业(集团)联系人,由其进行集中填报。
工信部部长辛国斌近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针对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工信部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每日监测调度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总产量约占全行业九成)生产情况,建立省、市、县工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和保障上海汽车产业复工复产专项协调机制,加大重点整车企业员工返岗、零部件供应商复产和物流运输协调保障。4月22日到28日,全国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日均产量达到4.5万辆,较前一统计周期(4月15日至22日)提高70%,生产情况正逐步改善。我国汽车工业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梯度深,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二季度的产销损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弥补,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今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督导地方建设和启用中转站,协调督导长三角有关省市布局建设了一批物资中转站。比如,在上海、宁波、杭州建设了4个生产物资中转站,有效保障了汽车生产零部件等生产物资的运输需要,对推进汽车等重点行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支持地方强化物流末端配送能力,推动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受疫情影响,多家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生产受阻,4月汽车产量大幅下降。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乘用车生产96.9万辆,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46.8%。4月零售量达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
乘联会报告指出,在疫情影响下,进口零部件短缺,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也无法及时供货,有的甚至完全停工、停运,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和运输时长不可控,这些导致汽车生产不畅问题突出。4月,上海地区五家主力车企生产环比下降75%,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其他地区总体下降38%,上海地区零部件体系的全国辐射效应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