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电子供应链降价潮真相
产能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至少需求一年的时刻才能完成转化。至少未来半年内,清库存都将是职业主基调
进入三季度,旧日炽热的长、珠三角电子工厂显着慢了下来。工人闲了下来,每周只需上三天或四天的班,也不再有超长加班,按小时核算薪酬的工人们遍及收入削减三分之一。工厂也闲了下来,一批上一年底、本年初建筑完成的厂房推迟了设备进厂的时刻,宁可空置,也比设备工作后仅能承接少量订单更划算。
从终端组装厂,到上游的零部件、资料、芯片,消费电子制作业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闲暇了下来,只要库房里还积压着成堆的原资料和成品。
8月19日,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小米交出了一份自上市以来增速最缓的中报。2022年上半年,小米收入同比削减12.8%至143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削减60%至49亿元。智能手机作为小米的主体事务,也是二季度跌幅最大的事务,同比下滑约28.5%至423亿元。
小米本年上半年大力促销、清库存,手机事务的毛利率由上一年同期的11.8%降至8.7%。但销量的效果并不显着:第三方研究组织Canalys数据显现,本年上半年小米共卖出7760万台手机,同比少了2470万台。
全球最大的PC厂商联想也接受着业绩压力。财报显现,联想本年二季度实现营收170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没有增加,净利润同比增加11%至5亿美元,为近两年来增速最缓。其间,智能设备事务(包括PC、平板、手机等智能硬件)当季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分別下降了3%和2%。
智能手机、PC是电子零部件出货的两大终端,全球每年出货量别离能到达13.5亿和3.5亿的规划。现在这两大增加引擎一起进入“冰河期”。第三方研究组织IDC数据显现,2022年前两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同比下降约9%,小米、vivo、OPPO下滑幅度均超越20%。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也下滑了15%,为近九年来的最大降幅。
终端需求的萎靡已传导至上游,芯片荒演变成了芯片“慌”。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在电话会上坦言,因为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的改变,本年全球半导体供应形势大逆转,很多芯片、产品都过剩了。调整出产、减产已成为当前消费电子制作业的新形势。
此前价格飞涨的消费电子芯片遭遇降价大潮,记者从多位业界人士处得知,降幅遍及在15%-20%左右,部分芯片降幅能够到达50%-80%。价格跌幅过大的原因有二,一是上一年涨价过猛的芯片价格回调,供应康复、需求回落后价格回归理性;二是量价齐跌,订单量与价格双双大跌。
一位国产芯片规划公司商场总监对记者说,“不管怎样降价也没有生意,只能降到有生意中止。”他随后补充,“其实短期内,再降也没有生意。”
需求不振是此轮消费电子供应链价格团体下滑的根源,但并不是全貌。
多位终端、模组、面板、芯片规划、芯片制作等产业链专业人士对记者传达了类似的观念:繁荣往往与危险并存,终端与供货商间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在量价齐跌的预警信号背后,消费电子供应链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三年前埋下的隐雷
过去半导体的周期性往往有迹可循,每一个周期基本上都遵循“缺芯-扩产-产能过剩-削减产能”,循环往复,每5-6年都会阅历一次。美国半导体协会(SIA)数据显现,从1976年至今,全球半导体一共阅历了七轮大周期,现在正处于第八轮周期之中。
据第三方剖析组织SIA披露的数据,近月来,全球半导体销量增加开端放缓,6月的同比增加率自2021年2月以来初次降至15%以下。整个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为1525亿美元,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加13.3%。
但这一轮周期却与以往的状况有些不同,疫情的重复、全球形势的变幻,让商场更加难以预料。在下流厂商向供货商报出订单、订单交付的时刻差中,形势或许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外界一般认为,现在的产能过剩归因于上一年的全球缺芯潮,致使商场处于惊惧、抢货状况。但一位摄像头模组厂商高管对记者说,这一轮囤货潮实践上应该追溯到2019年。他观察到,华为在遭遇美国制裁后就开端大批囤货,至少备足了2-3年的库存量。而正常的库存周期在一个月左右。
恰逢2019年后半导体职业进入产能爬坡期,华为的动作带动其他终端厂商积极抢货。随后三年的疫情期,消费电子供应链的产能时常因为疫情而无法开释,终端厂商的需求被再度放大。
上一年短暂的商场复苏让终端厂商更渴望把握机会。有知情人士告知记者,2021年上半年小米提出要包下华星光电旗下整条柔性屏的产线,产能约4000万片,但这或许是小米出于抢占产能而提出的战略性方针。此后小米的需求量一向下滑,到上一年底时,华星光电已无法承认2022年能卖给小米3000万片产能。
“激进乐观。”一位小米供应链人士对记者描述,这是所有安卓手机厂商上一年的共性问题。
一位前台积电人士对记者回忆,本年初台积电高层就已留意到芯片厂商的囤货现象,订单量与实践出货量间差距能有一倍之多,当时台积电就提出要约束客户“非营业需求”的产能。
供应侧的参与者也在增多。过去两年恰逢轿车厂商调整销售预期、遍及减产,很多代工厂只得转而寻求消费电子端的生意。云核算、摄像头、PC等厂商成为它们的新客户,承接车厂剩余的产能。
一位晶圆厂人士对记者举例,2020年丰田宣布减产时,就有头部晶圆代工厂将本来不多的轿车产线一分为二,划了一大部分进行消费电子芯片出产。
但繁荣总是伴随着泡沫。一派欣欣向荣的现象下,供货商们渐渐失去了对客户的实在需求和库存需求的判别。
在消费电子制作业链条上,长期存在层层向上多报订单的现象。下流厂商为了抢占供应资源,时常会向供货商报出比正常订单量高出1-2倍的需求,这些供货商又会再向更上游厂商要求更大的备货量。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上游厂商对实在商场缺少判别力,更有或许暴露在危险中。到现在,越上游、越没有不可替代性的供货商,面临的库存压力会越严峻。
“他们(终端厂商)一般不会跟供货商说得太理解,咱们做规划的时候就会不清楚,需求端给供应链的感觉是过去三年多一向非常好。”前述摄像头模组厂高管说,“直到本年上半年(商场大跌)”。
过剩之扰
多位业界人士向记者证实,此次产能过剩的主要是老练制程,且多为8寸晶圆,12寸晶圆占比不多。据芯思维研究院统计,全球8寸晶圆扩建产线集中在我国大陆地区,主要供应一大部分轿车电子以及中低端消费电子芯片。这批产线约从2022年起开释产能,消费电子芯片的过剩尤其突显。
以联发科为代表的中低端消费电子芯片首战之地。“越是低端的芯片,降价越严峻。”前述小米供应链人士泄漏,这类产品动辄上千万台的规划,傍边很或许多道中间商转手,因此现在价格遍及下跌了15%-20%。而高端芯片因为库存少、出产与销售更有时效性,库存压力相对不大。
另一项过剩的主角是中低端MCU芯片,MCU即微控制单元芯片,又称单片机,是物联网设备和端口的必备芯片,这类芯片的制程以8寸晶圆为主。宋俊纬是电子元器件大数据搜索引擎“采芯网”的创始人,他对记者表明,上一年因为代理商歹意囤货,一些家电类MCU价格涨了10倍都一货难求,但现在需求量直接腰斩。他了解到,有的公司库存(手机的主芯片加存储芯片)价值到达5亿元左右, “它们应该本年都不会再买芯片了。”
清库存的压力随之而来。业界常将手机喻作“海鲜”,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面市三个月后就开端降价。前述摄像头模组厂高管表明,目前终端厂商遍及有至少3-6个月的库存,因为需求乏力,消化掉这批库存至少需求一倍的时刻,大力促销的动作很或许会继续到下一年。
一个显着的改变是,一些以往用在高端手机上的物料现已下沉到了中端乃至低端手机上。第三方研究组织Counterpoint资深剖析师Ivan Lam泄漏,终端厂商的囤货也有被迫原因,供货商常会将中高低端产品打包销售,导致高端物料备货过多。骁龙888芯片、120Hz刷新率、OLED的屏幕、1.08亿像素的摄像头号高端手机物料现在出现在中低端手机上,摩托罗拉8月中旬的一款旗舰手机搭载骁龙888+的芯片,售价也降到了1999元起。
供货商的库存能够分为规范化和定制化(非标)产品,规范品能够通过降价转售的方式处理,但假如是定制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仍然需求终端厂商帮忙消化。全球显现职业研究组织DSCC我国区营运总监李菲斐告知记者,在显现相关范畴,消化部分客制这类库存很或许还需求高于6个月的时刻,部分终端的库存消化完毕需求至下一年一季度。
在消费电子供应链上,销售与再出产的压力目前仅传导至电子元器件厂商端,但多位受访者表明,压力还会再度往上传导,以中芯世界为代表的半导体制作企业后续也将受到冲击。
中芯世界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二季度财报会上表明,中芯世界在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将仍坚持健康水平。但财报显现,其产能利用率已有所下滑,折合8英寸晶圆核算,中芯世界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为97.1%,环比同比均下降3.3%。
供应链的生计战略
消费电子终端的库存高企,直接导致供货商订单量大幅下滑。“不或许完全中止下单,那供货商都活不下去了。”上述国产芯片公司商场总监说,但现在的订单量与上一年相比挨近腰斩。
前述摄像头模组厂高管观察到,供货商们遍及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稼动率不足,使得工厂设备的折旧费用和人工费用过高;二是职业竞赛加剧,报价继续走低,利润大幅下滑。
稼动率指的是一台机器设备实践的出产数量与或许的出产数量的比值,职业景气时消费电子供应链的稼动率遍及在90%以上,挨近满载。但现在摄像头模组职业的稼动率平均在50%以下,我国大陆液晶面板厂(LCD)的稼动率在70%左右,估计8月还会进一步下滑。
因为订单不足,特别是在产能大幅过剩的柔性OLED范畴,我国大陆面板厂商现在在抢夺订单上是“不计成本”的,李菲斐描述。面板的报价部分甚至现已低于过良率后的物料成本,相当于“做一片亏一片”。但因为面板厂商为了保持工作以及更多的商场占有率,宁可亏本出产也不能罢工。
电子元器件商场上,供货商互相砍价,生计空间愈发逼仄。前述芯片公司商场总监感慨,我国科技制作业能够忍耐的低毛利是不可思议的。
半导体职业链条多、周期长,对实在需求的反应速度往往要慢一拍。因此,欧美电子制作业往往要求60%以上的毛利以对冲危险,“假如一个事务只要40%毛利,那么这个事务就能够被砍掉了。”但我国芯片企业遍及毛利仅有20%-30%,即使是只要10%毛利的事务也不乏参与者。
这位商场总监表明,一些模组厂商从4月起削减工人工时,工人每周只需上三天或四天的班,一起鼓舞坐办公室的员工无薪休假。“这还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开工率,否则工人上班天数还会更少。”他说。
类似的生计战略贯穿全产业链。前述晶圆厂人士表明,他们一方面在降本增效,争取订单、主动降价;另一方面,因为封装厂的满产率要在85%以上才能盈余,因此要尽或许保证工厂的开工率,通过价格杠杆协助新客户备料,“尽量让整个产线不至于亏损”。另外,他们还在和资料供货商洽谈,签定保产协议,争取供货商的支撑。
拓荒新赛道
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商场萎靡的一起,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正在兴起。智能电动轿车是其间的代表,第三方研究组织集邦咨询数据显现,本年二季度全球新能源轿车总销量到达219.2万辆,同比增加53.5%。
前述晶圆厂人士表明,因为此前职业轻视了商场需求,从2020年起各家厂商削减车载电子芯片的产能,即使后期追加了10%-20%,但国内的需求却翻了两三倍之多,因此目前车载电子芯片仍然处于缺货阶段,要到达供需平衡或许需求2-3年。
另一方面,车载电子的产出周期很长,从研发到投入商场至少需求三年,一些车规级芯片还需求通过14-16个月的产品认证。他泄漏,近期验证周期已缩短至半年左右,也旁边面印证了货源紧张。
但消费电子转到车规产线也不简单,流程基本上要推倒重来。车载电子产线从系统、出产、制作、办理和供应链与消费电子完全是两码事,整体投资额也非常大,和消费电子不是一个量级。“假如有头部厂商和你一起研发产线还好,没有的话,就不行。”前述晶圆厂人士说。但即使是有头部厂商客户与工厂一起研发,到达量产,也要最少3-5年的时刻。
轿车芯片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很难进行转产。轿车电子元件的规范规范被称为车规级,比消费级的要求要高出许多,对芯片外部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粉尘、寿命、稳定度等接受度极高。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晶圆厂都拓荒了车载电子芯片的产线,但这个商场的准入门槛很高。这位晶圆厂人士说,一些头部厂商会要求供货商的年销售额在百亿元以上,否则一旦有车辆因为芯片问题出现事端,或许大批量召回,“或许要把整个工厂卖了,才赔得起。”
另一些新兴消费电子产品也成为供货商的重点重视目标,如AR/VR设备、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IoT产品。厂商对细分范畴前沿技能的投资速度也没有放缓,比方面板厂的高代代OLED产线、Micro LED投资、高代代Mini LED技能产线等。李菲斐解说,这些布局规划不大,但都是未来五六年的职业发展趋势。
多位受访者告知记者表明,产能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至少需求一年的时刻才能完成转化。而在切换的阵痛期中,智能手机与PC仍是消费电子芯片最主要的出货引擎,二者算计比例在七成以上,因此至少未来半年内,清库存都将是职业主基调。
商场调研组织Gartner估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降7.1%,此前的预测是增加2.2%;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9.5%,此前的估计是下降4%。
关于这一轮下行周期还将继续多久,多位业界人士表明,傍边变数横生,但至少将连续至下一年二季度。这也意味着,消费电子供应链还将阅历一段相对漫长的蛰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