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化是日本功率半导体的最大问题之一
《金融时报》近来撰文分析了日本芯片职业面对的新挑战。日本轿车零部件制作商Denso上月底表明,将与中国台湾代工厂联电协作树立一家大型功率芯片生产厂,此举凸显了对这些用于电动轿车、火车和风力发电机的专业半导体日益增加的需求。
但这一音讯也再次表明了日本政府和业界专家所说的国内芯片职业最大的缺点,即碎片化。Denso选择联电在当地的分公司协作,而其四家国内同行也在出资兴修自己的生产厂。
依据WSTS的数据,2021年,功率半导体这一细分商场占全球5550亿美元芯片职业的近10%,估计该需求将与更广泛的半导体商场同步增加。东京理科大学教授、日本经济工业省(Meti)咨询小组成员Wakabayashi Hideki说:“功率半导体是传统燃油车不可或缺的半导体部件。”
日本芯片制作商面对的问题是,他们能否保住自己的利基商场。全球最大的功率芯片制作商德国英飞凌科技拥有21%的全球商场份额,相当于日本前五大制作商的总和。
专家表明,日本芯片制作商的规划相对较小,这使得他们难以扩大生产和营销规划。日本制作商也对进行大规划出资持谨慎态度,避免同行也这样做,导致供给过剩。
专家表明,在日本的全球商场份额进一步下滑之前需要进行整合,日本从2020年到2021丢失了1.2个百分点。
日本出资公司Sangyo Sosei Advisory的联合创始人Fumiaki Sato旨在树立一家芯片代工厂,为日本一切的功率芯片制作商供给制作服务,其目标是力图让这家代工厂的规划相当于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商台积电。
Sato告诉日经亚洲:“每家公司都在出资自己的产能,假如他们需要更多,他们能够来找我们。”他表明,制作一家芯片厂的成本高达1000亿日元(合7.65亿美元):“公司以为这是一项有风险的工作,即使是在需求普遍预期增加的情况下。供给过剩的风险总是存在的。”
Sato正在考虑从美国安森美半导体手中收买位于日本中部新泻的一家旧芯片厂,他的倡议上一年获得了日本经济工业省的补助。但到目前为止,该方案尚未取得发展。
Sato列举了一些挑战,比如获得更多资金和潜在客户。阻止产能扩张的一个因素是功率半导体本身的性质。它们是为处理高压设备而设计的,通常是按照单个产品规格制作的,而不是批量生产的。
但富士通半导体业务前负责人MasaoTaguchi表明,随着电动轿车开始大规划生产,该职业或许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引发对更廉价标准化芯片的需求。他说:“功率半导体或许会变得更加标准化,从而导致有才能扩大生产的公司主导商场。”他弥补道:“这就是DRAM商场上产生的情况。”他指的是日本芯片制作商在内存芯片商场输给了韩国竞争对手。德国英飞凌在规划竞争中遥遥领先。它有两家12英寸毫米晶圆大型制作厂,一家在德累斯顿,另一家在奥地利的菲拉赫。电装的设备要到明年上半年才会上线。
东芝正在制作两个12英寸的晶圆生产设备,一个方案在本财年运营,另一个方案在2024财年运营。三菱电机将在2024财年才开始批量生产12英寸晶圆。
丰田和本田的首要供给商富士电机表明,它不追求商场份额,并将严格控制其资本出资。该公司表明正准备方案制作12英寸晶圆厂,但回绝详细说明时间表。
一位职业官员表明:“除非真的有必要,否则不太或许产生整合”。
与此同时,方针制定者正在密切关注局势。
4月14日,日本经济工业省从头召开半导体职业战略小组会议,讨论了加强功率半导体职业的战略等问题。
日本经济工业省IT工业部分主管Kazumi Nishikawa表明,对此类半导体的需求估计将“快速增加”,并“或许超过供给”。
日本经济工业省最近向日本芯片制作商供给补助,帮助他们晋级老化的工厂,但Nishikawa表明,这只是短期解决方案,不是长期解决方案。他说:“作为功率半导体的尖端生产国,日本对国际其他国家的供给负有责任。”
他说,一旦加强国家经济安全的法案经过,政府有望为该职业制定详细的支持办法。这些办法估计将成为明年预算的一部分。
上一年,日本经济工业省成功说服了台积电在日本南部熊本制作一个芯片厂,但日本经济工业省表明还有更多工作要做。Nishikawa在谈到台积电的买卖时说:“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到了起跑线上,芯片职业的发展很快。停下努力的脚步,你就会落后。”
该职业最大的任务之一将是解决日本的经连系统,在该系统中,公司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联络,更多地专注于为互相服务,而不是服务于更广泛的商场。打破这一系统对重组日本分散的芯片职业至关重要。
富士通前高管Taguchi以为东芝是一个领导者,该公司目前控股国际第二大闪存制作商铠侠。他说:“东芝在全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能够成为日本半导体职业的一个桥头堡。”
东京理科大学教授、经济工业省战略小组成员Wakabayashi也强调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性。
Wakabayashi表明:“功率半导体的首要客户很或许是全球轿车供给商——Denso、博世和大陆,除了Denso,其他供给商都是欧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