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退市机制常态化:6家被同日强制退市
*ST罗顿、*ST中房、*ST中天、*ST明科、*ST游久、*ST昌鱼同步公告,上证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5日。同时,退市中新和退市拉夏公告称,已于5月17日结束退市整理期,均将于5月24日被上证所予以摘牌。
5月18日晚间,*ST易见公告称,将于5月26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16日。
这可能将是今年退市大潮中的缩影。在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沪深两市有超过40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其中逾九成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除了上述8家公司外,目前,5家公司处于退市整理期,2家已被摘牌。
这意味着除了已经被判“死刑”的公司之外,还有一批公司处于等待宣判是否终止上市的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26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而对于有些存在违法违规事实的公司而言,退市并非终点。即便退市了,违规追责也并非一退了之。
有市场人士称,随着资本市场出口日渐畅通,投资者应及时调整投资理念,切莫怀揣投机心理,炒作退市风险高企的股票,避免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成为“最后接棒者”。在退市常态化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应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摒弃“炒小炒差”之风,远离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
6家公司同步被强制退市
上述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均是因为触及了财务类退市情形。
其中,*ST中房、*ST昌鱼、*ST游久3家公司因为连续两年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
具体来看,*ST游久近两年游戏业务萎缩,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业务。根据公告,*ST游久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该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该公司披露了2021年报,当年营业收入为1582.73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056.66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581.99万元。
*ST昌鱼与此类似,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该公司股票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该公司2021年底开展大豆委外加工销售业务,因相关业务毛利率低、加工过程简单且全部在外,不具有稳定的业务模式,相关收入扣除后金额低于1亿元,且扣非后的净利润为-3568.86万元。
*ST中房则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业务基本停滞,失去造血能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下滑,近两年营收均不足1亿元,净利润为负。公告显示,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该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69.29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0.83万元,经审计的扣非后净利润为-3045.70万元。
*ST中天、*ST罗顿、*ST明科则触及两项财务类退市指标。*ST中天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具体来看,2019年以来,*ST中天风险全面爆发,存在大额违规担保,资金链断裂,国内石油天然气贸易业务停滞,近年营收规模大幅下滑,出现大额亏损,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足。同时,该公司2020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低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被证监局责令改正,追溯重述后触及净资产为负指标( -4.82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时该公司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73.55亿元),且被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因此触及财务类退市。
*ST罗顿原主业为酒店管理、装饰装修,2020年11月发生控制权变更,拟向数字体育方向转型。该公司原有主业经营情况一般,扣非净利润多年为负。
因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罗顿股票自2021年3月22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度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6478.73万元,经审计的扣非后净利润为-5403.82万元。且被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