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 中国第一财经

    股民学校

  • 财经资讯

    金融资本

    宏观经济

    社会新闻

  • 股票速递

    IPO透视

    环球市场

    证券要闻

  • 视听天下

    一财速递

    解码财商

  • 理财通

    黄金

    期货

    个人金融

  • 视觉冲击

    良品 • 影会

    图片故事

     

正在直播:

  • 中国高校尝试“智能制造学习工厂”
  • 今年两会传来这36条好消息
  • 昨日暴跌的股市只能是情人
  • 本田新车会是新一代“神车”吗?
  • 研发新型电动汽车充液电池
  • 解码美赞臣本土化探索之路
  • 上海杭州掀起置换的风暴
  • 评论在谢娜下面略显尴尬!

  • 一财通行证 - 立即注册
  • 已拥有账号 - 直接登录
  • [自选股][同乐坊]
  •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时事
    • 国际
  • 股票
    • 个股
    • 新股
    • 港股
    • 环球市场
    • 第一股评
    • 股民学校
  • 理财
    • 基金
    • 黄金
    • 期货
    • 外汇
    • 债券
    • 个人金融
  • 思想
    • 观点
    • 经济
    • 对话
  • 创业
    • 投融资
    • 大公司
  • 生活
    • 汽车
    • 美酒
  • 视觉
    • 图片故事
    • 一周精选
    • 良品 • 影会
  • 视听
    • 第一财经电视
    • 股民学校
    • 一财速递
  • 特别策划
    • 新闻热点
    • 一周精选
  • 专栏
    • 人文
    • 时事要闻
  • 更多
    • 社会
    • 黄金
    • 娱乐时尚
    • 天下趣闻
推荐:

互联网挑战

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

能源转型时代

双11狂欢益起来集爱心

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

盘点混乱的上市公司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中国高校尝试“智能制造学习工厂”

 中国高校尝试“智能制造学习工厂”

 

中国高校尝试“智能制造学习工厂”培养AI创新人才
    “人工智能:第三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正在上海举行。 芊烨 摄
  如今,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9日正在此间举行的“人工智能:第三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上,上海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筹备组组长吴献斌指出,合格人才的短缺是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中国多所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除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少高校尝试将学习过程放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之中,多个智能制造“学习工厂”已经建成。
  据悉,“人工智能:第三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论坛由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临港区域高校联盟等主办,旨在促进中德高校、政府和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Otthein Herzog通过示例,展示人工智能如何实现生产、物流以及公司所有领域的数字化。这位学者提出,人工智能与5G通信对整体经济至关重要。论坛期间,来自中德两个制造大国的4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加深入地合作话题。
  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人才培养是论坛的焦点之一。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不仅缺口巨大;且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质量,都与美国存在差距。吴献斌表示,随着AI技术进一步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急需的“中流砥柱”。
来自中德两个制造大国的4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加深入地合作话题。 芊烨 摄
来自中德两个制造大国的4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加深入地合作话题。 芊烨 摄
  人工智能产业,尤其是智能制造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同济大学教授陈明告诉记者,智能制造系统融合了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和工业工程五大类学科,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信息物理融合、物联网等技术,需要专业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系统级人才,如智能制造系统构架师、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国中指出,传统教育是机械式的学习过程,约束、限制了想象范围。吴献斌亦直言,大学教材老化、教师水平与时代严重脱节,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优尼特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经理Armin Fuhr提出,高校应针对人工智能的技能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创新管理、计划性思维等。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认为,国际合作是创新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据介绍,该校引入优质德国办学资源与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与德国高校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化竞争的优秀现场工程师。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也是通过多学科融合、国际合作等途径培养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并开展智能制造能力认证的范例。
  在探索中,中国多所高校尝试将学习过程放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之中,对接工业生产实践,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据了解,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上海电机学院“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等多个智能制造学习工厂已经建成。
  据透露,“人工智能未来小镇”正在筹建中,通过开放式共享研究院和顶尖人工智能开放系统平台的培训以及学术交流,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完)
  • 发表评论
  • 分享
    • 开心网
    • 人人网
    • 豆瓣网
    • QQ空间
    • 白社会
    • 新浪微博
  • 转发至同乐坊
条评论 网友评论
一财速递
  • 今年两会传来这36条好消息
  • 全省全光固网光纤网络
  • 内资亟待拓宽全球化视野
  • 沪指跌4.4%失守3000点
  • 客厅视听设备选择指南
  • 沪指单周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 河南“巧媳妇”工程结硕果
  • 预售解锁全新视听盛宴
  • 监管机构出手规范联合贷款业务
  • 山西20个转型项目集中开工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上海工商 | 举报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删稿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