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生育减免税收 缩短退休年龄差
当媒体热衷于讨论“她时代”和“Metoo运动”的时候,似乎女性的话语权和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当我们环顾身边,会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许多女性在职场中才刚刚迈过中层领导岗位的门槛。
自20世纪初国际妇女节诞生起的一百多年来,女性从未停止过对平等劳动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如今我们正面对一个复杂的女性职业发展图景:一方面是女性生产力、领导力和消费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是女性职业发展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反映在女性要获得管理岗位依然面临重重阻碍。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汹涌浪潮,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更具有创造力。回顾历次技术革命和教育的普及,第一和第二次产业革命完成了性别间体力上的平等,第三和第四次产业革命使得男女在知识和远见上更加平等。生产自动化大大减少了重复性体力工作,互联网平台的迅速扩张使得女性有了更大的舞台。
然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18年披露的报告,女性步入职场的比例仍低于男性。报告显示全球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比男性参与率低26.5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工作领域占比更低。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全球还是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高于欧洲、美国、印度等大多数经济体。“妇女能顶半边天”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中国女性智慧与勤劳的真实写照。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提升,企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女性就业状况、女性职工福利、职场平权和发展空间等话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在笔者看来,广泛的关注和充分的探讨有助于达成共识,而更重要的是充分体认女性职场版图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当下女性在职场面临的首要挑战,还是因传统性别角色引发的用工机会不平等。日前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在内的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对招聘环节中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进一步作出了细化规定,例如专门提及不得问询女性员工婚育状况。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职场两性权利平等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为女性营造一个更加公平职场环境,为女性管理者提供晋升路径,从而在新经济时代释放女性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此我曾呼吁打破隐性歧视和职业发展的“透明天花板”,缩小职场性别鸿沟。
在笔者看来,相比“要求”企业必须保护女性职工权益,让企业更“愿意”主动为女性职工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显然更为可取,政策的执行成本也更低。这不仅需要企业本身,也需要社会公共政策参与,共同设计一系列富有人性化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现在全球女性都面临“双份工作”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背景与家庭分工下,许多女性主要承担着生育照顾子女、赡养老人等无偿工作,而助力女性进入和回归职场的育儿、养老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疑加剧了这种不平等。身为一名女性CEO,并管理一个有着高比例女性员工的公司,让我对这一点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当前携程员工中女性占比超过50%,其中中层和高级管理层中女性占比约为50%和34%。如果不从社会整体大环境上去改变,即使女性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也可能被迫中断或放弃职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