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信心不断得到增强
从4月末开始,A股走出了小牛行情,市场信心不断得到增强,机构调研热情也随之高涨。Wind数据显示,4月1日-7月1期间,一共有2955家上市公司接受共计98470次机构调研,相比于一季度的77224次,增长了27.5%。从调研前50名数据看,有41家公司股价在二季度取得正收益,上涨家数占比超过80%。
总体来看,涉及新能源领域的设备公司最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其中,半导体及其电子元器件上市公司也是机构调研的重中之重的领域,二季度一共有33家上市公司被调研超500次,获得机构扎堆调研。
从板块来看,科创板与创业板受到机构的欢迎程度高过主板,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1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创业板有14家上市公司。具体来看,工控龙头汇川技术(300124.SZ)获机构调研1021次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埃斯顿(002747.SZ)获得908次调研,另外,澳华内镜(688212.SH)、横店东磁(002056.SZ)、中微公司(688012.SH)、石头科技(688169.SH)获得超600次调研。
机构调研榜:汇川技术
汇川技术,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汇添富、中欧、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国内外头部机构参与了最新的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投资者主要对公司新能源以及公司应对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布局进行了集中调研。
1、问:新能源汽车业务,公司与竞争对手的优势体现在什么方面?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电控份额在2021年跻身中国市场第三方独立供应商的第一份额,长期看,公司怎么看待电机,电控,动力总成等产品的市占率以及整个业务的成长?
答:汇川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方面,特别体现汇川的个性。2016年,公司决定进入新能源汽车业务,希望以大的投入获取大的业务增长。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业务跟竞争对手对比,有两个比较大的优势:①反应快。新能源车变化很快,研发一个车型非常快,车型销售1-2年要升级换代。汇川作为新进入者,在这个领域,要用“快”的能力去突破。②中国的工程师和产业链的红利,新能源产业链在中国是最全的。汇川抓住了优质工程师的红利和供应链的优势。这两点是汇川跟国际品牌竞争的优势所在。
新能源汽车业务各个产品的市场份额的排名,跟下游客户各个车型的出货量有关系。随着2021年新获取的定点项目逐步进入SOP,今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状态。从定点和订单的增长中,我们看到几个结构上的变化:①客户结构变化:除了新势力客户之外,传统车企客户如广汽、长城、奇瑞在我们订单中的占比逐渐增大;②车型结构变化:公司过去配套的主要是全电动车型,现在在混动、插电式以及全电等车型中都有配套产品,特别是在混动车型市场实现了较好的渗透。③产品结构变化:改变了过去单靠电控的格局,当前已在电机、动力总成、电源等产品上有较多定点。从这些结构上看,我们在往好的方向变化着。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的经营成效也在大幅度提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