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退”增多 “应退尽退”信号强烈
退市并非终点,监管部门在“应退尽退”基础上强化“应保尽保”,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此前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退市程序衔接,优化退市公司持续监管制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退市公司监管体制。其中明确,设置与退市公司风险状况相匹配的投资者准入要求,强化投资者教育和投资风险警示,引导投资者理性买卖退市公司股票。在市场人士看来,退市仅影响公司的上市身份,并不影响经营实体的属性,股东权利并未发生改变。
“近年来,普通代表人诉讼和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例纷纷落地,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广泛应用,投资者维权渠道不断拓宽,为‘应退尽退’提供了一系列制度支撑。建议进一步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与司法保障体系,配套使用先行赔付、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手段,最大限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董登新说。
退市生态持续优化
退市常态化加速推进A股市场投资生态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摒弃“炒差”“炒壳”,“买者自负”风险意识逐渐强化。
“退市新规实施以来,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生态,降低了投资者对绩差股的炒作预期,改善了市场投资环境。同时,市场去粗取精,有利于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上市融资。”陈雳分析。
专家提醒,退市整理期缩短为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交易类强制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上述因素均会加速退市公司的价值回归。“若参与此类股票的炒作,投资者极有可能面临投资损失,投资者应摒弃炒小、炒差。”田利辉称。
退市新规还堵住了上市公司试图通过“突击创收”、债务豁免等方式“保壳”的漏洞。有投行人士坦言,“壳”价值已大幅下降。这有利于改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倒逼投资者真正去关注投资标的的基本面。“A股市场‘入口端’‘出口端’市场化程度将持续提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田轩认为。
此外,要加大主动退市力度。田利辉表示,美国证券市场退市结构以主动退市为主,包括并购重组、因财务问题或股价过低而自愿退市、破产清算等。这是维持上市地位成本高、诉讼等配套制度完善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股市场也要畅通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完善多元化退市制度。
“退市生态持续优化,‘主动退’将成为未来退市主要类型之一,也应给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以政策支持,比如其重组后还有机会重新上市。这将有利于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效应。”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