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 中国第一财经

    股民学校

  • 财经资讯

    金融资本

    宏观经济

    社会新闻

  • 股票速递

    IPO透视

    环球市场

    证券要闻

  • 视听天下

    一财速递

    解码财商

  • 理财通

    黄金

    期货

    个人金融

  • 视觉冲击

    良品 • 影会

    图片故事

     

正在直播:

  • 南京:下好承东启西一盘棋
  • 交通运输部: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18545.99万
  • 青岛:打造外资“强磁场”
  • 前三季度规模近4万亿元 信息消费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 工业从业者5年间减少2500余万人 用工总量下降结构改善
  • 德国10月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
  • 盘前:沪指八连阳 短期谨防冲高回落风险
  • “明星展品”去哪了? 千亿订单背后的“进博红利”

  • 一财通行证 - 立即注册
  • 已拥有账号 - 直接登录
  • [自选股][同乐坊]
  •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时事
    • 国际
  • 股票
    • 个股
    • 新股
    • 港股
    • 环球市场
    • 第一股评
    • 股民学校
  • 理财
    • 基金
    • 黄金
    • 期货
    • 外汇
    • 债券
    • 个人金融
  • 思想
    • 观点
    • 经济
    • 对话
  • 创业
    • 投融资
    • 大公司
  • 生活
    • 汽车
    • 美酒
  • 视觉
    • 图片故事
    • 一周精选
    • 良品 • 影会
  • 视听
    • 第一财经电视
    • 股民学校
    • 一财速递
  • 特别策划
    • 新闻热点
    • 一周精选
  • 专栏
    • 人文
    • 时事要闻
  • 更多
    • 社会
    • 黄金
    • 娱乐时尚
    • 天下趣闻
推荐:

互联网挑战

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

能源转型时代

双11狂欢益起来集爱心

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

盘点混乱的上市公司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视听  -  一财速递

南京:下好承东启西一盘棋

  南京:下好承东启西一盘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平 薛海燕 冯其予

  放眼长江三角洲整个版图,南京居于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心节点。

  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4次直接提及南京。

  日前,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专题研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时表示,南京将全力助推长三角科创圈、宁杭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强化“一盘棋”意识,突出“高质量”要求,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功能区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

  南京正谋篇布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优势。

  南京“向东”,融合度越来越深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的会址,选在了位于南京东部的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北部。工程建设部门口的倒计时牌显示,距离2021年4月16日开园还有不到500天时间。

  “园博园的设计、建造不仅要考虑开园期间的便利,更要谋划‘后园博园’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在这里打造一个‘长三角的后花园’。”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秘书部副部长王非告诉记者。

  区位因素自然是优先选项。这里靠近沪蓉高速等出口,到上海、到杭州,都是大约3.5小时车程。坐高铁出行就更方便,这里离南京南站很近,“周末下午5点下班后坐高铁到杭州,还能赶得上7点开始的同学聚会。”王非说。

  位于苋山、孔山和棒槌山之间一块废弃的采石场,如今是个到处覆盖着绿色防护网的大工地,塔吊、铲车都在忙碌地作业。在昔日的龙泉采石场上,已经建起了独具特色的矿坑公园。接下来,通过涵养植被、重塑景观、修复矿坑等,在以往过度开发的基础上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打造“城市双修”的样板;“将来这里既有世界级的江南园林、山地花园,又有独具特色的崖壁矿坑、工业遗存,肯定会成为受欢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王非说。

  向东发展,是南京向长三角中心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南京紧锣密鼓启动了紫金山以东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打造“一廊、两带、九组团”的整体空间格局,将之作为宁镇扬同城化的枢纽,也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门户。随着宁句城际、南沿江城际等交通利好陆续落地,南京城市向东发展脉络逐渐清晰。与南京城东大面积接壤的江苏镇江句容市,则提出全面对接南京城东,打造以创新经济为特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江苏硅谷”。

  南京“向西”,朋友圈越来越大

  以南京为中心,高铁线路网络画出个大大的“米”字。随着这个环形放射状的格局逐渐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南京的枢纽地位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凸显。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中,既有江苏省内的扬州、镇江,也有安徽省的马鞍山、宣城、芜湖、滁州等。

  由于地缘相近,南京与这些城市的跨地区合作由来已久,“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其实早有交集。江北新区设立后,南京对安徽滁州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宁滁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随着今年8月江苏常州市下辖的金坛区和溧阳市相继“入圈”,扩容后的南京都市圈总面积达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00万人。有人将南京都市圈对长三角城市群贡献度概括为“567”——面积约占长三角的五分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六分之一,常住人口约占七分之一。

  省际毗邻区域如何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里“点名”的6个毗邻区域,南京占了3个,均已进行实质性合作。以顶山—汊河为例,就代表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路径:与南京浦口区一河之隔的安徽滁州汊河经济开发区,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引进112家南京车辆零配件企业,初步形成了铁路客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在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通过产业分工合作、消除市场壁垒,可以有效降低市场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京都市圈的探索值得肯定。

  《规划纲要》要求,形成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这一系列从“行政区”到“发展区”的探索,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定位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将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转型转移与跨区域发展的功能性合作平台;与安徽滁州共建的浦口—南谯一体化示范区,聚焦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与安徽马鞍山共建的江宁—博望一体化示范区,将在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和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两方面进行探索。

  南京“向上”,创新力越来越强

  走进位于江宁开发区的未来网络总控中心,迎面是一块铺满整面墙壁的巨幅显示屏。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许志坚打开手机里保存的《规划纲要》。在提到“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的两段话下面,他特意打上了红线。“作为国内最大的未来网络研究基地,网络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自主可控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cnos、工业互联网标杆外网等一系列成果,将有力助推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的大脑,对于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改变‘缺芯少魂’的状况,必须建设协同创新体系,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下,紫金山实验室进行未来网络研究的团队,集合了来自东南大学、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多方力量。“可以说我们是整合了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为全国科研院所搭建一个综合性共用共建科研平台。之所以选在南京,一方面是南京在未来网络、5G发展及演进和毫米波核心器件等方面拥有基础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是长三角地区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较广泛的物联网应用,科研成果可以得到快速的应用和检验。”紫金山实验室综合部部长徐立萍说。

  像这样的“硬核创新”,在南京并非孤例。近年来,南京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研发强度超过3%,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如何强化创新资源的辐射和外溢效应,推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南京一直在进行探索。

  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大厅的LED屏幕上,动态显示着各类交易信息。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总经理贾燕琛介绍说,从市场时时动态的成交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技术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而南京在技术成果的吸纳与输出上都有强劲的增长势头,交易量、金额、技术经理人数等方面都持续增长。

  去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技术市场共同签署了资源共享、互融互通的合作协议,并启动了首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挑战赛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向全国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贾燕琛介绍说,在今年5月由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主办的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中,共征集到长三角地区企业需求500多条,其中118项需求收到对接意向。

  • 发表评论
  • 分享
    • 开心网
    • 人人网
    • 豆瓣网
    • QQ空间
    • 白社会
    • 新浪微博
  • 转发至同乐坊
条评论 网友评论
一财速递
  • 南京:下好承东启西一盘棋
  • 交通运输部: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18545.99万
  • 青岛:打造外资“强磁场”
  • 前三季度规模近4万亿元 信息消费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 工业从业者5年间减少2500余万人 用工总量下降结构改善
  • 德国10月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
  • “明星展品”去哪了? 千亿订单背后的“进博红利”
  • 记者手记:三个故事中的江西经济新变化
  • 不能让“丛林法则”替代多边贸易体系
  • 交通部:年底前具备全面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条件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上海工商 | 举报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删稿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