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 中国第一财经

    股民学校

  • 财经资讯

    金融资本

    宏观经济

    社会新闻

  • 股票速递

    IPO透视

    环球市场

    证券要闻

  • 视听天下

    一财速递

    解码财商

  • 理财通

    黄金

    期货

    个人金融

  • 视觉冲击

    良品 • 影会

    图片故事

     

正在直播:

  • 第四次经济普查显示中国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 我国区块链专利超1200项数量全球最多
  • 三大股指冲高回落沪指跌0.34% 猪肉概念股持续低迷
  • 1到11月中国完成地方政府债券全年发行任务的99%
  • 中国将支持发展边境贸易商贸中心
  • 小切口大服务 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 江西吉安农商行违法遭罚 贷款资金被挪用并形成风险
  • 江西安福农商行违法遭罚 管理不到位致信贷资金风险

  • 一财通行证 - 立即注册
  • 已拥有账号 - 直接登录
  • [自选股][同乐坊]
  •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时事
    • 国际
  • 股票
    • 个股
    • 新股
    • 港股
    • 环球市场
    • 第一股评
    • 股民学校
  • 理财
    • 基金
    • 黄金
    • 期货
    • 外汇
    • 债券
    • 个人金融
  • 思想
    • 观点
    • 经济
    • 对话
  • 创业
    • 投融资
    • 大公司
  • 生活
    • 汽车
    • 美酒
  • 视觉
    • 图片故事
    • 一周精选
    • 良品 • 影会
  • 视听
    • 第一财经电视
    • 股民学校
    • 一财速递
  • 特别策划
    • 新闻热点
    • 一周精选
  • 专栏
    • 人文
    • 时事要闻
  • 更多
    • 社会
    • 黄金
    • 娱乐时尚
    • 天下趣闻
推荐:

互联网挑战

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

能源转型时代

双11狂欢益起来集爱心

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

盘点混乱的上市公司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视听  -  一财速递

第四次经济普查显示中国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我国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二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自2004年首次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十五年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

  一、第三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我国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经营规模显著扩大。

  (一)单位数量大幅增长

  2018年末,全国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716.1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905.1万个,增长111.6 %,比全部法人单位增速高10.9个百分点。

  (二)就业人员大量增加

  2018年末,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比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增速高21.3个百分点。

  (三)经营规模显著扩大

  2018年末,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740.9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14.8%,比全部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增速高18.9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150.8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58.1%,比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增速高26.8个百分点。非企业法人单位[1]支出(费用)合计为21.2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76.3%。

  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稳定上升

  从四次普查结果看,2004—2008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年均增长速度为6.7%,2008—2013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3%。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2013—2018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加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6.2%。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在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持续稳定上升。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78.8%,比2004年末、2008年末和2013年末分别高9.3、8.2和4.1个百分点。

  (一)第三产业新增就业贡献率达110.3%

  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万人。受去产能政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但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21067.7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对全部新增从业人员的贡献率高达110.3%,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55.0%,比2013年末上升9.1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资产规模占比首超八成

  2018年末,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40.9万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81.0%,首次超过八成,比2004年末、2008年末和2013年末分别高7.3、6.3和7.1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占比超五成

  2018年,全国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150.8万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51.2%,比2013年上升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企业法人单位支出(费用)合计21.2万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99.9%。

  三、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第三产业[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一)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

  2018年末,全国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1448.8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64.0%。在第三产业13个[3]行业门类中,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有649.9万个,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4.9%,比2013年末下降6.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也分别下降0.7、0.7和1.0个百分点。

表1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情况

行业类别 单位数(万个) 占第三产业

比重(%)

总计 1448.8 100.0
批发和零售业 649.9 44.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7.0 3.9
住宿和餐饮业 43.1 3.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1.3 6.3
金融业 13.7 0.9
房地产业 74.2 5.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0.6 17.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19.5 8.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6 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7.9 3.3
教育 28.9 2.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3 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0.7 3.5

  (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

  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引领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迅猛增长,从业人员和产业规模大幅扩张,比重持续提升。从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看,2018年末,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91.3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316.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119.5万个,增长24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250.6万个,增长207.5%。上述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比2013年末分别上升2.3、2.0和2.5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合计占比已超三成。

  从就业情况看,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95.1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8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36.8万人,增长84.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29万人,增长70.6%。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比2013年末分别上升1.1、2.5和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合计占比近三成。

  从经营规模看, 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总计15.2万亿元,营业收入7.0万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95.5%和118.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末资产总计15.2万亿元,营业收入4.5万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25.5%和96.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资产总计110.8万亿元,营业收入8.5万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05.4%和64.1%。

  (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密切相关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其中,2018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50.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92.5%,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为3.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7.9万个,增长173.8%,占比为3.3%。

  从业人员大幅增长。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14.8万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36.4万人,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55.4%和72.9%。

  从经营规模看,2018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总计3.4万亿元,营业收入1.1万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26.0%和121.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资产总计1.0万亿元,营业收入0.7万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30.6%和83.9%。

  注:

  [1]非企业法人单位指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等。 

  [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未包括原在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以及在第二产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3个行业大类。 

  [3]第三产业包含的15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13个存在企业法人单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国际组织两个门类没有企业法人单位。

  • 发表评论
  • 分享
    • 开心网
    • 人人网
    • 豆瓣网
    • QQ空间
    • 白社会
    • 新浪微博
  • 转发至同乐坊
条评论 网友评论
一财速递
  • 第四次经济普查显示中国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 我国区块链专利超1200项数量全球最多
  • 三大股指冲高回落沪指跌0.34% 猪肉概念股持续低迷
  • 1到11月中国完成地方政府债券全年发行任务的99%
  • 中国将支持发展边境贸易商贸中心
  • 小切口大服务 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 中国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为肉价下降奠定基础
  •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分区防控不会推动猪价上涨
  • 前三季度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13万亿元
  • 【地评线】按下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快进键”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上海工商 | 举报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删稿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