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理财?
而早前中国结算2月25日披露的数据就已显示,自2019年3月突破1.5亿以来,投资者数量不断增长,到2022年2月25日已达20000.87万。
这意味着,投资者数量首次突破2亿。也就是说,从距离2016年1月时投资者数量首次突破1亿算起,投资者数量从1亿到2亿,总共历时6年。(数据来源:wind)
数字急速增长的背后表明我国“全民理财”已渐成趋势,理财观念也深入人心。而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无时无刻不都在思考如何能让自己的财富跑赢通胀,以此实现财富的增值。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理财?又如何树立科学的资产配置理念?
这一问题不是多此一举,也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很多投资者往往只看到了高收益、高回报,却没有看到高收益背后所潜藏的风险。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远郊的寺庙里来了许多炒股的香客,一进寺庙就开始烧香,态度极其虔诚,嘴里默念着:请求菩萨保佑他们脱离苦海。寺庙里的住持老和尚心地善良,也很是疑惑,就问是怎么回事。于是香客们便说,近期股票大跌,被套住了,已经赔进了许多钱,但卖也卖不出去,不知道如何才能脱离苦海。
老和尚听后,第一念头便是股票真是个坏东西,竟能让很多人这么趋之若鹜,于是倾庙中所有的香火钱,大量买入所有散户卖出的股票。但问题又来了,过了一段时间,香客们又来庙中烧香,嘴里仍旧默念,求菩萨保佑,于是上前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抱怨买不到股票,老和尚纳闷了:股票怎么又成好东西了?但心地善良的老和尚还是把所有买入的股票都卖了出去。结果是什么呢?很明显,最终庙里赚了很多钱,而散户却依旧在赔钱。
这则故事实际上告诉我们,市场是阴晴不定的,投资者大多数被贪婪和急功近利所驱使而盲目投资,也就出现了当股票大幅下跌时,散户往往会一窝蜂地卖出股票,而当股票上涨时,又急切地买入股票,即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追涨杀跌”,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就是被套或踏空,造成了投资的亏损,有的投资者甚至倾家荡产,因此,树立正确的资产配置理念以及投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01什么是资产配置?
那么,什么是资产配置?我们经常听到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可以说是资产配置概念诞生的雏形,这也形象地描述了分散风险的动作和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这句话出自西班牙人塞万提斯的传世之作《堂吉诃德》,可见在400年前的先人就已经意识到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如今,对于资产配置,其通用定义是,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以达到平衡风险,稳定收益的作用。
那么,对于个人理财来说,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呢?
确定哪些资产可以做配置
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投资资产,大体可以分为股票类、债券类和现金类。每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在资产组合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股票类是用来追求最大化的回报,债券类是用来追求合理的收入,而且股票暴跌时,债券是很好的防守。现金类则是用来追求本金的稳定。通常情况下,股票类资产长期收益率较高,是我们实现投资目标的主要工具,但股票类资产也有缺点,紧跟市场,风险敞口大,波动也较大,因此需要持有一定的比例的债券资产,以降低资产波动,实现收益稳定。
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现金类资产,比如说货币市场基金,升值空间较小,常被用作应急之用,对于投资者而言,收益相对更高的短债基金可能是货币基金的更好的替代品。
当然了,还有收益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各类混合基金,按照不同的股债比例,形成了偏债型、偏股型等类基金。
打造属于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
如果你是激进型投资者,且对市场长期看好,想通过权益市场博取更高收益,可以相对投资较多的权益类组合,比如股票类资产也就是股票型资产(股票或偏股型基金),而债券和现金即债券类资产(债券或者债券基金)、现金类资产(现金、货币基金、活期理财等)则可以占据小部分。
举例来说,假设你拿出10万元理财,可以拿出7万元投资股市,这里主要指股票或偏股型基金,拿出2万元配置债券或债券基金,再拿出1万元投资现金类资产比如货币基金或者活期理财等。
当然,选择好一定的投资比例也不是放置不管了,还需要适时调整,通常情况下,根据生命周期策略调整,并且随着年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比如,如果你的年龄是30岁,则可以考虑将自己的资产配置为10%的现金、20%的债券和70%的股票;若你的年龄为60岁,则可以考虑将自己的资产配置为60%的债券、30%的股票和10%的现金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