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爆雷!市值15亿股权被冻结
作为国盛金控二股东的雪松信托还与公司存在业绩补偿纠纷,其未按照与公司签署的《业绩承诺补偿协议》履行约38亿元的补偿义务,公司于2022年4月向南昌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于2022年4月21日获受理。此次冻结无疑将给业绩补偿增添新变数,仲裁即便获胜执行也将变得极为困难。
目前除雪松信托外,号称世界500强的整个雪松系均身处险境,2022年2月以来,雪松实业及其控股股东雪松控股发生多起被执行信息,作为主要发债主体雪松实业迟迟无法发布2021年年报,违约概率较高,评级被联合资信连续下调已来到“BB”,并且展望负面。雪松系的两家上市公司齐翔腾达和雪松发展股权也被司法冻结,面临失去控制权的风险。
雪松信托股权突然被冻结
据国盛金控公告,公司近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查询,获悉公司股东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雪松信托)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再冻结。具体来看,此次共冻结三笔股权,合计1.7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54.41%,占公司总股本比例8.76%。至此,雪松信托累计被冻结约1.78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6.97%,占公司总股本的9.18%。
雪松信托前身是中江信托,2017年、2018年发行的信托产品发生大面积爆雷,就在此时雪松系实控人张劲充当白衣骑士,耗费巨大代价获得实控权,拿下这张宝贵的信托牌照。2018年12月23日,银保监会公告显示,雪松控股已经正式受让领锐资管、大连昱辉、天津瀚晟同创和深圳市振辉利4家公司持有的中江信托71.3%的股权,成为中江信托第一大股东。
而入主后的雪松系,转手就将雪松信托持有的3.12亿股国盛金控股份,100%质押给了中国华融广东分公司用于融资担保。此次股权冻结公司未披露被具体原因,大概率应来自于中国华融。
而雪松系入主后约两年,雪松信托发行的大量产品也开始出问题。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上百投资者聚集于广州市的雪松控股总部,事件导火索是雪松控股担保、并由旗下雪松信托等公司推荐的金交所产品逾期,自2021年4月产品陆续到期并违约后,雪松控股方面陆续发布一些兑付方案,但均未实现。投资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金交所涉及的投资者8000余人,总金额约200亿元。
不过200亿的数字遭到雪松方面否认,在“雪松国际信托”微信公众号,雪松信托对外界的关注焦点进行了说明:雪松国际信托目前组织架构稳定,经营正常有序开展,并不存在外界误传的有200亿规模的逾期项目。长青系列产品,目前存量为20亿元左右,公司各方已经在加快处置,积极沟通回款。
38亿业绩补偿执行难
对国盛金控的中小股东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雪松信托股权被冻结后,如何来履行数年前国盛证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时其给出的业绩补偿承诺。
2016年度,国盛金控完成对国盛证券100%股权的收购。交易对手方之一中江信托承诺国盛证券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经审计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4亿元、7.9亿元、8.5亿元。若国盛证券未实现承诺净利润,中江信托将对公司进行业绩补偿。2016年至2018年国盛证券累计实现净利润10.61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为44.58%,中江信托应履行业绩补偿义务。
在张劲入主后,上述补偿义务也就落在了更名后的雪松信托身上。根据双方《业绩承诺补偿协议》及承诺业绩实现情况,雪松信托应补偿金额为38.4亿元(暂未包括违约金),其中,雪松信托应以1元的总价格向国盛金控转让应补偿股份3.12亿股,返还现金股利540万元,并支付现金补偿款18.3亿元。截至目前,上述补偿协议涉及争议,雪松信托补偿义务尚未履行。
鉴于雪松信托未履行相应补偿义务,国盛金控于2022年4月向南昌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申请于2022年4月21日获受理。截至目前,该仲裁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公司称本次冻结股份事项对前述业绩承诺补偿事项的影响将取决于仲裁裁决的结果及其执行情况。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便仲裁赢了,随着雪松信托上述股权近六成被冻结,执行起来也会变得愈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