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民从捡煤炭渣到买下千万豪宅
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价值投资”,但查尔斯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股市最终会从赌徒市场成长为投资市场。作为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者,他的投资风格就是“买入,然后持有”。
他说:“有时候香港(股市)就是我的提款机,我知道它能给我疯狂的投资回报。”今天,身边君想和你讲一个股民的前尘往事。
2015年8月一个星期四的上午,香港红磡港晶中心,有18年港股投资史的查尔斯在办公室看盘。当时市场正经历6月份以来的第二波狂跌,而他正处于罕见的“兴奋”期。
那一周,A股连续遭遇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二。周一沪指下跌8.5%,周二继续暴跌7.63%,失守3000点。查尔斯专注耕耘多年的H股同样表现惨淡,恒生指数比一个月前跌了2800多点。
中国市场的恐慌迅速波及华尔街。8月24日,道琼斯指数开盘一度跌了1100点。周四这天,彭博网站大鸣大放的新闻头条是“下一场大萧条会产自中国吗?”。
然而恐慌跟查尔斯无关,在这愁云惨淡的一周,他在自己红磡的办公室,淡定地买进了千万级别的H股。“人家恐惧的时候,我就贪婪。”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真正要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查尔斯补充道。
戴着金边眼镜,穿着休闲鞋和休闲短裤,说话轻声细语的查尔斯笑起来像知识分子版的“老顽童”。
红磡是香港的交通枢纽、文化重地。自1993年从四川来港,查尔斯几乎一直在红磡附近工作和生活。红磡几乎有香港的所有优点:要海景有海景,要繁华有繁华,要宁静有宁静。你甚至能在这里吃到非常正宗的川菜,一切都在步行距离内。
2015年8月,查尔斯在红磡临海买下了一个100多平方米、总价2700万港币的公寓,那是由李嘉诚的公司开发的一个新楼盘。
这个价位的“豪宅”对于把“三面下床”作为毕生追求的香港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天方夜谭。对查尔斯而言,不过是十分低调的另一次置业而已。
查尔斯穿着简单,不追求名牌,坐飞机只坐经济舱,不开豪车,喜欢公共交通出行—他的本田奥德赛七年开了一万多公里。他的早餐数十年如一日,是OK便利店的花生味瑞士卷。走在大街上,你不会多看他一眼。
事实上,哪怕已经丰衣足食、财务自由,查尔斯依然清晰地记得挨饿的日子。
查尔斯七岁那年,“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家里六兄妹都吃不饱饭。
他和三哥一起,每天凌晨步行5000多米,去成都的八里庄煤场捡煤炭渣卖。两兄弟分工明确,三哥负责去抢运煤的蒸汽火车上抛洒下来的煤炭渣,查尔斯负责看装煤炭渣的筐和包。天亮后,两人再说服运货的板车师傅,帮他们把煤炭渣运进城里卖给小吃店的老板。
捡煤炭渣的生意半偷半抢,难以长久。终于有一次兄弟俩被人抓住,还被没收了“作案”工具—一个军用帆布背包。为了让六兄妹吃饱饭,查尔斯的妈妈又想出一招,就是自己做锅盔—一种成都小吃,让查尔斯和三哥搭电车去火车北站附近兜售。
小小年纪的查尔斯和哥哥不得不学会一边跟顾客打招呼,一边跟潜在的饥民周旋,保护自己和锅盔,以免遭到偷抢。
儿时吃过的这些苦,让查尔斯对后来得到的一切都倍加珍惜。
尽管生活艰难,查尔斯还是难得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读《毛泽东选集》,读苏联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小说,读父亲默写的古诗词。直到今天,他还能一字不漏地背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1978年,他别出心裁地报了美术专业,结果落选。在母亲的鼓励和敦促下,查尔斯第二年又考了一次。为了准备考背功的科目,他把内容写在卡片上,卡在自行车的龙头上面,一边骑车,一边背诵。
死记硬背查尔斯不怕,但数学对他来说就难了。1979年,满分100分的数学,查尔斯只考了15分。即便如此,他的分数还是让他顺利地进入了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
“这是我人生很大的转折。”查尔斯说。
从四川财经学院毕业后,查尔斯进入银行系统工作。
经过坎坷的青少年时期,他的人生进入“一帆风顺”的状态。他工作仅一年就当上科长,三年之后当上处长,还曾被下派到当时的万州区当副市长。不过现在的查尔斯,无论是外表、气质还是谈吐,已经没有“领导”的痕迹。
1993年年初,查尔斯来到香港。他做电子零件的进口贸易,从海外进口零件,重新分装后卖到内地。那让查尔斯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查尔斯开始尝试投资港股。“我那时运气好,正好有钱。”查尔斯在1998年恒生指数6000多点时入市,他记得香港政府入市是8000多点。
为了对抗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炒家,稳定香港金融市场,香港政府于1998年动用外汇投入股市,最终投入约1200亿港元购入港股。
香港政府最终打赢了这场保卫战。政府的平准基金退出后,不但没有损失,还净赚了983亿港元。
查尔斯的投资重点是在港上市的国企股。1993年,第一只国企股“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截至2015年7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H股一共有188只,创业板有24只。
在内地长大,并且在银行和基层工作过,这让查尔斯对内地企业的文化、运作规律和行业背景都比较了解。
“比如中石油,我比巴菲特买得还低。”查尔斯说。
根据巴菲特致股东信的披露,自2003年4月,巴菲特以每股约1.6~1.7港元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H股23.4亿股。四年后他接连七次,以13.47港元的均价全部抛空所持有的中石油股票,赚到27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