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数逼空,带给A股的短期风险
在前期套牢盘和短线获利盘的双重抛压之下,本周的A股非但没有停下上攻的脚步,指数还更上一层楼,走出了逼空的形态。
每日的盘后统计数据显示,本周有四个交易日沪深成交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唯一成交额在万亿之下的是周四,也是周内唯一一个日内调整后没有上来的交易日,应了黑周四的魔咒,但缩小的成交量却表达了市场惜售的态度。而其余的四个交易日,或低开,或盘中下探,但均在日内走出了深浅不一的V型结构。尤其是周五,大盘低开后单边走高,尾盘又一次加速,上证指数刷新了前两日高点,收出了近两周以来的最强的一根阳线。
和5月份不同的是,进入6月份之后中小创成了领涨A股的动力,比较明显的是在赛道大牛复燃之后,相关指数爆拉出现的巨幅阳线对市场的刺激很大。投资者从先前的怀疑犹豫,转而追涨跟风,再配合着外资每日的疯狂抢筹,整个市场好像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类似近日指数逼空的情况,在每一次中长线行情启动之初经常出现。本轮大跌,A股进行了两次比较明显的筑底动作,第一次是3月份中旬,短期暴跌后快速反攻,两个交易日完成了80%的任务,最后因市场信心不足向上突破失败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跳水。第二次是4月底,上证指数3000关口被捶破位,疫情和经济也是到了挑战人们承受底线的时候,国家连续推出了一批救市政策,规格很大,力度空前,在稳住经济大盘前先一步稳住了股民的心。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上涨,大盘这一次3000点破而后立的底部已逐渐被市场认可。
政策托底出现了效果,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先前观望的各路资金开始陆陆续续地回来。这对A股中长线而言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可以更乐观地预期未来几年的大周期行情,但短线方面的风险也不能忽视。从一些机构近期的调研数据来看,国内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均有小幅增加,与沪深整体日均成交增幅相符。只不过其配置的方向大多集中在传统的顺周期板块和一些赛道加持的行业巨头上,对大盘指数的加成作用比较明显。实际上各类机构的加仓态度仍有些保守,收集到的筹码并不多。
上证指数从4月底低点算起,这一轮上涨持续了29个交易日,本周突破了3200附近的套牢区。周五收盘在3284.83点,接近3月份反弹高点和3708.9-2863.65黄金分割50%的位置。三月中下旬那次失败的筑底吸引了一波追高资金,上方的3330-3360区域是3700顶部下跌以来第二大破位关口,市场能在短期内继续突破上方抛压的概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