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对于市场底部的作用逐渐减弱
证监会等部门积极表态、中央汇金入场、股东增持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利于市场短期出现反弹,但并不足以驱动市场走出历史底部。
宏观流动性宽松不是走出底部必备条件
流动性是市场一直关注的重点,但流动性宽松并不一定会带来市场的拐点。A股历史上的五次底部中,有四次伴随着宏观流动性的宽松,但均领先于市场拐点。
2021年12月以来的两次降准以及降息也均未改变市场持续下行的趋势。
基本面成为推动市场走出底部的核心力量
历史上的五次底部中仅有2005年和2015年与基本面的关系不大,2012年和2019年市场的上涨均是来自于基本面的改善,2008年则是来自于强政策刺激下对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一方面是因为A股体量的快速扩大使得单纯流动性驱动市场上涨更加困难,市场更多呈现出结构性的机会。
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快速扩张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截至日期:20220513
另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占比快速抬升,以及市场的逐渐成熟,使得基本面在行情变化中的重要性抬升。回到当前。
从这次底部的情况来看,基本面环境的拐点尚未出现。
一方面,虽然出台了多项稳增长的措施,但传导至经济尚需时间。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持续面临疫情的扰动,特别是3月以来上海等地的疫情导致国内经济面临额外的压力。
从上周五公布的4月社融数据来看,单月新增规模是2020年2月疫情扰动以来的最低值,这也反映了今年疫情扰动之下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
未来随着政策效力的显现以及疫情影响的消退,我国经济也将逐渐好转,A股盈利也有望随着经济的好转而逐渐改善,这或是本轮市场走出底部区间最核心的动力。
从节奏上看,二季度A股盈利或仍面临压力,下半年或是A股盈利改善的时间窗口。
我们的“市场温度计”显示,以股债收益差和股债收益比来衡量,当前A股的投资性价比或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市场的整体估值也处于较为低估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