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有福之州幸福浓
“照万事时惟是道,赏三山处最宜秋。”这是北宋状元、福州知州黄裳写给福州秋天的诗。金秋十月,福州迎来了最美时节,西湖左海、流花溪畔、晋安河边,一方蓝天、一泓清水,水碧草盛、“福气”满满。
近年来,福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2019年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791元,增长7.5%。榕城市民的幸福生活不仅体现在逐渐提高的收入水平上,还在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不断加码的民生工程里。
绿满榕城 幸福洋溢
眼下,福州的秋意愈发浓了。
信步山间,听鸟鸣,观美景,榕城的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条绵长的城市步道和一座“高山低谷”,它们或盘山而踞,或浅藏城市中心,为福州市民乐享生活提供了公共休闲空间。
以“福道”、晋安公园为代表,12条休闲步道、15座生态公园就像一个个生态氧吧,将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使其更具魅力。
结合水系治理,串山连水、织补绿网的园林手法在一条条河道“施展”,270座串珠公园和500多公里滨河绿道建在群众身边,让绿意园景走进千家万户。
绿不仅在内河边延伸,也在道路旁拓展。福马路上繁华盛放,结合道路建设,沿线的绿化方式也告别了绿地和大树的常规绿化手段,路旁辟园、园中建景成了今天福州的绿化亮点。378个道路串珠公园将于年内在福州众多城市干道上落户安家。
目力所及之处,福州城区一条绿带在城市蔓延,作为城区最重要绿化项目之一的南二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五彩斑斓的植物纷纷在这里“安家”这条长约2.3公里的“彩虹”旁,按照各区域文化景观资源的不同,沿线划分为流翠融城、盖山青碧、榕荫古韵、柳岸人家、榕影飞阁和华彩迎宾六大画面记忆点。
今年,福州还将在城市广场、历史街区、路边、河边、江边、山边等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花样街区”,建设城市片林。同时,推广屋顶绿化,实施高架桥、人行天桥绿化,推行拆墙透绿,整治边角地、收储地、闲置地等,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
对于绿的追求,福州孜孜不倦。今年福州将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打造生态园林、美丽园林、幸福园林、文化园林、精致园林等“5个园林”概念,进一步精准植绿、打开山水空间和生态空间,拓展群众公共休闲空间,打造更高品质、更高颜值的美丽园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州以“绿”为媒,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城区道路水岸林荫化、城区公园森林化建设等。伴着一揽子生态工程,从山区到沿海,从旧城到新城,满满幸福感随绿意一同延伸。
“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森林城市建设中国样本”……循着“福州绿”的脚步,福州正积极探索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结合的发展方式,让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生根发芽,为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品质提升 幸福升级
走进晋安区琯尾街,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外观和店招让人不禁感觉置身于民国时期,好在一声声邻里的家常话,才把人拉回到现实中。
在完成整治后,琯尾街变身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原本密密匝匝的老房子、狭窄的街巷不见了,一条有戏台、有古寺、有美食和彩绘墙的“网红街”诞生了。
老街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一项项民心工程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给久居于此的百姓带去了十足的幸福感。
家在变好,周边的环境也在改善。身居福州,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内河整治,家门口的内河从脏乱差到岸绿景美,这一水好颜色,得益于福州全体治水人“一千零一夜”的全域施治。
从2016年起,福州举全市之力,对城区107条主干河道和49条支流展开综合治理。
以流花溪为例,流花溪曾因飞花逐流水的美景而得名,却一度成为“堰塞湖”“垃圾山”。
流花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于2016年底正式启动,将河道拓宽至15米到80米不等。从“伤病满身”,到“治愈”可期,再到活力新生,流花溪畅通了水脉,消除了黑臭,也再现了美景。
为了有效治理流花溪,施工方从浦上大桥桥头到湾边水闸,新开挖了4362米的河道,沿河两岸均铺设了截污管道,保证污水不入河。目前,流花溪水质有了明显提升,加上邻近乌龙江的天然优势,还能利用潮汐进行水体交换,让水多、水动、水清的美景常驻。
经几千人“大兵团”作战,2018年底44条内河摘去“黑帽”,福州更获评2018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86条主干内河按计划在9月底完成治理验收,正式开启运营管养新模式。
城市的肌底变得清澈,交通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让城市的血脉更加流通。
2016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福州开展了治理城区交通拥堵专项行动,福州市城乡建设局牵头生成三批共计477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总投资约998亿元。
截至目前,2020年已完成福马路提升改造工程等28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新改扩建道路70公里。累计完成3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401项,完成投资657亿元,城区路网密度达8.24公里/平方公里。
对于今年的目标,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勾勒了一副新图景:加快推进福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江南CBD片区、三江口片区等路网建设,年内完成三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53项,完成投资100亿元。至年底新改扩建道路100公里,城区路网密度达8.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地上在奔跑,地下也是飞驰前进。2019年12月27日,随着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城际铁路F1线(福州滨海快线)开建,福州轨道交通线网迈进了1号线和2号线2条线路运营,4、5、6号线等多条线路在建的崭新阶段。
通过“通南北、连东西”的1号线和2号线换乘,地铁串联起浦上商圈、万宝商圈和东街口商圈等主城区重点商圈,连接了文教、医疗、商务、人文、风景名胜等重要区域。
政府有为 百姓受益
眼下,滨海新城综合医院项目建设正在马不停蹄地建设。年内,这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就能部分竣工并投入使用,它将成为福州4100多个医疗卫生机构方阵的其中一员。
优质医疗供给能力与水平正在增强,“补短板”与赶超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健康福州”结出累累硕果:按时推进17个市级卫生领域重点项目;开展115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全国首个区域统一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榕医通”继续升级改造,新增6项便民举措……一项项医疗惠民举措,为群众撑起一把坚固的健康保护伞。
政府撑起的“大伞”保驾护航的还有食品安全、在线网办、就业就学等方方面面民生事项。
“校园变美了,师资更强了,费用降低了。”谈及仓山区螺洲中心幼儿园从小区配套园到镇里首个公办园的转变,家长们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得益于福州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工程,“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2019年,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达85.4%。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福州学前教育普惠工作的6项测评结果均为“满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为民办实事事项,“菜篮子工程”年年入选。福州正全方位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构建起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实现全市公立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用“四个最严”捍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如何更便捷的为市民服务?福州作出了有益探索,为让群众好办事、少跑腿,可选择的办事方式越来越多。
线上,“只跑一个窗口,就能办成以前跑好几趟的事,太方便了!”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五险一金”联办窗口,钟女士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企业医社保开户。2019年以来,“五险一金”联办、“证照联办”套餐等多项服务,让企业、市民充分享受到“一窗”升级的红利。
线下,福州市依托“e福州”APP与“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等渠道,构建群众办事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截至目前,以“福州”APP为掌上服务的统一申报入口,已经可实现户政、公安、医保、社保、公积金等84个便民事项的掌上办理;在社区投放的230台“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汇聚月票卡办理、公积金提取、交通罚没、医社保相关事项查询打印、不动产登记等民生类事项的自助办事通道,实现近100个便民服务事项在终端上就近办。
为传承“一栋楼办公”理念,今年伊始,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官方微信公众号“福州窗”升级打造成“掌上办事大厅”,已正式上线运行。
“掌上办事大厅”与“福建网上办事大厅福州分厅”实现了融合打通,市民在手机端也能像在电脑端一样,体验到“一网通办”的高效快捷办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