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 中国第一财经

    股民学校

  • 财经资讯

    金融资本

    宏观经济

    社会新闻

  • 股票速递

    IPO透视

    环球市场

    证券要闻

  • 视听天下

    一财速递

    解码财商

  • 理财通

    黄金

    期货

    个人金融

  • 视觉冲击

    良品 • 影会

    图片故事

     

正在直播:

  • 河北省财政厅:调整优化专项扶贫资金使用
  • 扩大内需必须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 海伦堡物业年内连闯消防法红灯 广州金华两地均遭罚
  • 东北证券去年人均薪酬福利43万元 IPO项目仅完成2单
  • 泸州银行2019年ROE下滑 人工成本6亿贷款减值损失8亿
  • 渝农商行股价腰斩:盈利能力衰减 AH股溢价率仍超8成
  • 银河基金夺首季混基跌幅冠军 半数权益产品当季亏损
  • 4月13日财经早餐

  • 一财通行证 - 立即注册
  • 已拥有账号 - 直接登录
  • [自选股][同乐坊]
  •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时事
    • 国际
  • 股票
    • 个股
    • 新股
    • 港股
    • 环球市场
    • 第一股评
    • 股民学校
  • 理财
    • 基金
    • 黄金
    • 期货
    • 外汇
    • 债券
    • 个人金融
  • 思想
    • 观点
    • 经济
    • 对话
  • 创业
    • 投融资
    • 大公司
  • 生活
    • 汽车
    • 美酒
  • 视觉
    • 图片故事
    • 一周精选
    • 良品 • 影会
  • 视听
    • 第一财经电视
    • 股民学校
    • 一财速递
  • 特别策划
    • 新闻热点
    • 一周精选
  • 专栏
    • 人文
    • 时事要闻
  • 更多
    • 社会
    • 黄金
    • 娱乐时尚
    • 天下趣闻
推荐:

互联网挑战

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

能源转型时代

双11狂欢益起来集爱心

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

盘点混乱的上市公司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视听  -  解码财商

扩大内需必须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扩大内需必须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出“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4月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也特别强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当前,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外需受疫情冲击较大,内需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可能增多。要认识到,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拉动力,扩大内需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立足点,必须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更要认识到,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才能有效扩大内需,更好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继续做好猪肉、果蔬等副食品生产流通组织,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要强化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要及时启动。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越是加快复工复产越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我们不仅要抓紧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让群众有能力消费,还要针对性解除群众后顾之忧,让群众敢于消费、放心消费。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让群众在做好自身防护前提下积极消费。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趋势,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困难挡不住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内生动力,就一定能克服疫情影响,赢得发展主动,尽快把经济搞上去。


  • 发表评论
  • 分享
    • 开心网
    • 人人网
    • 豆瓣网
    • QQ空间
    • 白社会
    • 新浪微博
  • 转发至同乐坊
条评论 网友评论
一财速递
  • 中国新批准7个国家14种动植物产品进口
  •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无人机
  • 两人利用机票漏洞骗“黄牛”被起诉 暴露航空公司盲区
  • 甘肃:六成A级景区开放 旅游“迎春回暖”
  •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进行时:创新为擎,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哈铁增加1.6万余个列车席位服务旅客雨雪天气出行
  • 清明假日中国铁路发送旅客1136万人次
  • 远程办公:“宅家”催生互联网产业新风口
  • 新疆面积最大地州巴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图)
  • 【人民评“疫”】打好“组合拳”拥抱“消费回补”的春天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上海工商 | 举报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删稿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