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锤定音,4大信号传递买房“新导向”

2016年,在国家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 房住不炒 ,到2019年,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议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房住不炒确定为了长期定位。进入2020年以来,房住不炒一词又多次出现在权威会议、央行报告等上面,这已经向市场传递了清晰而又明确的信号, 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变,这是楼市调控的底线。对此,央媒人民日报也曾刊文表示, 中国不会靠炒房拉动经济。显然,在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下,房价没有大涨的基础和动力。
第二、 楼市因城施策之下,平稳依然是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
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人口流动的分化等因素,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各有差别。因此,通过因城施策的调控手段,调控不同的房地产市场,防止房价大起大落。比如,在楼市过热的城市,通过资金管控、查处乱象等手段,给市场降温。在楼市偏冷的城市,通过增加供给、提供补贴等手段,降低市场风险。当然,进入2020年以来,济南、广州、驻马店等10多个城市遭遇政策 N日游 ,说明因城施策并不是随便放松调控,房住不炒是底线,房价平稳是根本目的。
第三、 旧改 接棒棚改,房地产开发大拆大建的阶段慢慢远去。
从去年开始,截至目前,一年时间之内,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在国家权威会议上被提及了4次,这一次更是在报告中为老旧小区改造定下了具体的目标。根据住建部相关信息显示, 改造对象主要针对2000年之前建成的小区,显然这将有助于提高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和增值空间。此外,棚改退潮,旧改接棒,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大拆大建的阶段慢慢远去,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土地市场降温, 面粉 价格稳定了, 面包 的价格也会趋于稳定。
第四、楼市进入分化阶段,城市群发展对房地产形成一定利好。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60%,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现阶段, 全国不少城市都先后放开了落户限制,将人才引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 未来还会有2亿人口要进城,80%都将会流入到城市群。比如,此次报告中明确提及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除此之外,国家还正在探索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显然这将有助于大幅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笔者认为,伴随未来城市群的进一步壮大,楼市也将进入到分化阶段,与那些人口流出、产业乏力的中小城市相比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住房需求更旺盛,城市群对房价水平的支撑力相对也会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