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还是接连大跌,市值跌破4000亿美元

股价还是接连大跌,市值跌破4000亿美元
几乎与此同时,此前价格相对坚挺、供不应求的MCU芯片也出现降价,这是继驱动IC、模拟芯片之后,又一承受降价压力的关键芯片。
在行业多个负面消息叠加之下,近日A股芯片板块悲观情绪弥漫,个股大幅下跌。这场维持了两年的缺芯潮、涨价潮是否真的进入尾声?
砍单潮蔓延
今年二季度以来,消费电子市场“砍单”的消息就已层出不穷。作为电子消费品市场中的最大部分,智能手机首当其冲。
5月就有消息传出,中国三大手机厂商小米、OPPO和vivo已通知供应商,2022年4-6月以后的供货量将比此前计划减少2成左右。
彼时,苹果公司智能手机的生产还相对乐观,有消息称,苹果第2季将增产1000万部iPhone13 Pro。另有三星方面也有消息传出,2022年的供货略微高于上年的逾2亿7000万部。
但进入三季度,苹果似乎也顶不住了。
据公开报道,目前苹果iPhone 14系列量产已经启动,但首批9000万台出货的目标已削减一成。苹果较其他手机厂商受到影响较小,之前传闻苹果供应链订单未做大调整,但目前看,苹果应该对接下来新机备货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
智能手机需求下滑几乎成为行业共识。根据IDC的报告预期,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减少至13.1亿台,同比下滑3.5%。
订单的下降不仅仅表现在手机产业,更蔓延到PC、电视等领域。
除了最大客户苹果传闻订单削减了10%,由于个人电脑市场需求急跌及“挖矿”热潮消退,台积电的另外两大客户AMD与英伟达向台积电表明不得不调整订单规划,其中,AMD调减今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共约2万片7/6纳米订单,英伟达要求延迟并缩减第一季度订单。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风向标,如果台积电都遭遇大客户砍单,这就意味着其他晶圆代工厂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期几乎所有一线PC品牌都开始下调年度出货目标,联想、惠普,以及宏碁、华硕均位列其中,其降幅约二位数百分比。PC和平板电脑市场一季度分别下滑4.3%和4%。(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预计,2022年PC中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或将下降9%。)
此前增长十分可观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出现下滑。有消息显示,苹果将在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砍掉大约30%的AirPods 3订单。2022年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有10540万台,同比增长0.8%,且三星、小米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表示,“目前并没有在业绩中明显表现出来,但是有部分晶圆代工厂已经调低了市场预期。”
高价芯片“退烧”
雪上加霜的是,面向消费电子产品的驱动芯片、MCU价格正在持续下滑。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于6月中旬曾报道指出,在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大厂德州仪器(TI)传出的降价通知后,多家A股模拟芯片厂商曾证实,确实存在价格下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