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医美时需多一份理性

挑选医美时需多一份理性
顾客刘某发现注射的美白针没有中文标签、进口药品同意文号,连药品说明书都没有,遂将医美企业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院判定,支持刘某“退一赔十”的主张,判令嘉和百旺公司交还刘某货款34000元并补偿340000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观念的开放,顾客对医美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美商场迅猛发展扩张。与此同时,不合法的医美组织、不合法的医美医生、不合法的医美产品导致职业乱象丛生。中国顾客协会投诉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投诉量增长近15倍。台上如火如荼,底下暗礁险滩。医美职业的野蛮成长,不仅给顾客身体、精力带来难以接受之重,更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认知,认为只要变美就能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有的甚至是付出了生命价值。
近年来,为标准职业发展,我国持续开展冲击不合法医疗美容专项举动,从《开展冲击不合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行为专项举动工作计划》到《严厉冲击不合法医疗美容专项举动计划》;从出台史上最严的医美广告监管文件《医疗美容广告法律指南》到“清朗冲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举动;从《冲击不合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到今年国内多地持续加大对医美的监管和法律力度,淄博市要点整治医疗广告,西安市成功摧毁一家制售肉毒素等医美药品的“黑窝点”……一系列举动,彰显了国家铲除医美职业乱象、保护顾客权益的明显情绪和决心。惟有监管部门出重拳,持续净化医美商场,严厉冲击不合法违规经营行为,才能让医美职业健康标准发展,实在保护顾客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强监管,严整治,十分有必要。但还要思考能否将制度和监管统一起来?能否将对医美组织的查看监督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一方面,只有经过构建常态化查看和监督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才能够做到全过程无死角、无漏洞监管;另一方面,加大处分力度,让违法的组织或个人付出接受不起的价值,对其形成威慑力。此外,也要从源头把控组织资质,标准组织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入行门槛,防止不法分子换个马甲持续混迹于医美职业。
值得提醒的是,顾客在寻求美时,要科学挑选、多一份理性。挑选医疗美容时,应前往有资质的正规组织,并充分知晓进口药品的同意信息和注意事项等,防止发生危害健康的严重后果。同时,保存好服务合同、就诊记载、付出记载、医美前后对比相片等资料,便利维权。
美不仅仅只是容颜,它更是情绪、能力、性情,任何一种美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