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观点|从校外教育谈研学

将本文分享至:

研学观点|从校外教育谈研学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也正诠释了古人的教育观点。那么,研学旅行这种新型

 研学观点|从校外教育谈研学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今,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也正诠释了古人的教育观点。那么,研学旅行这种新型的课外活动。究竟和以前的游学、夏冬令营有何区别?

 

研学观点|从校外教育谈研学旅行

 

 

1

什么是研学旅行

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为青少年搭建了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为了解中华以及国外文化提供了交流交往的平台,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研学旅行是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统一。促使孩子们在旅行中,感悟与学习,学以致用。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与创新精神;加深孩子们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孩子们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在大自然中,在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的想象力有意想不到的丰富,表达力也是出乎意料的积极。让孩子在快乐的旅行中研究学习,这无疑是孩子少年岁月中最美好的记忆,而且这种集体生活和工作分工,对孩子的能力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锻炼。

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会长王振民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在路上,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旅游。”

在谈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本质时,王振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研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形式,它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相较于国内,国外的研学旅行发展要成熟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在发展中去借鉴学习。

虽然近年来,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迅速,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等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容易出现课程目标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运行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活动甚至出现“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的现象,导致效果不佳。

网友评论 >

专访巴西“乙醇汽车

笔挺的西装、红色的裤子,坐在沙发上的高孟睿(Mario Garnero)虽已年近八十,但依旧

我要提问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上海工商 | 举报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删稿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