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认同哪部电影表达的教育观?

你最认同哪部电影表达的教育观?
2022年全国各地分数线、高考成绩陆续放榜,莘莘学子为期十二年的努力奋斗,都在这一刻被见证。高考无疑是关乎人生大事的一个分水岭。教育,也是我们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代教育题材影视作品也多次探讨这个问题,并引发热议。本期《今日影评》邀请了评论员王健做客演播厅,与我们一同探讨教育的话题。
最近,“鸡娃”“内卷”“佛系”等热词频频出现。其中“鸡娃”是个颇为新鲜的网络词语,指的是给孩子不断地打鸡血的家长。通过数据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人群是支持“鸡娃”的。很多家长认为当下社会竞争压力大,要考上好大学才有出路;也有不少表示身边其他家长都在“鸡娃”,如果自己不“鸡娃”,孩子就容易落后别人……而反对者认为,“鸡娃”是揠苗助长的行为,也可能会让孩子的童年变得不快乐。
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前提下,还有这么多家长选择“鸡娃”,这是为什么呢?王健认为:“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成材,事实上是存在焦虑的。我们看今年大学毕业生1076万,今年参加高考的也是1100多万,比去年又增长了115万。那很多的家长就会觉得,当我的孩子跟别人竞争的时候,如果我拿不出别的方面,那我是不是还得在分数上拼一下。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很多的家长还是希望孩子通过打鸡血的方式,能够在分数上领先人家一步。”
打鸡血的同时,也是在给孩子制造压力。不同孩子的抗压能力不同,压力给到什么程度?是家长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像《小欢喜》中的英子,因为家人持续给予的压力,导致她走进了死胡同。但有些孩子可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能激发他们的潜能,释放出属于他们的“小宇宙”。这需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