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同窗”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将本文分享至:

“我们曾同窗”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我们曾同窗——中青年油画家作品展”4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

 “我们曾同窗”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我们曾同窗——中青年油画家作品展”4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一,共展出13位留学归来的中青年艺术家近80件油画作品。

 

 

吴为山作序祝贺画展举办。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表示,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在艺术表现上极为鲜明之特征在于中西合璧。一批又一批学子负笈留洋,取经盗火,为拓展艺术语言作出了努力。今天以“我们曾同窗”为题,展示了13位中青年艺术家的油画,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归来的部分艺术家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情怀和成就。中国美术馆将此展列入学术邀请系列展,旨在激励广大美术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更大艺术成就。

 

此次参展艺术家为:叶南、于波、钟剑秋、孙韬、郑光旭、张谢雄、李官博、孟丽、王威、尉捷、林文新、汤雨松、治龙,他们有的是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授、博导和老师,有的是国内其他高校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他们有着相似的海外求学经历,学成归来后,秉承初心、深耕专业,不断探索,勤奋创作,都以鲜明国际化特征、前沿学术理念和专业水平,构建愈加丰富的艺术世界。

 

 

郑光旭作品《芭蕾演员伊拉》。

 

该展的策展人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郑光旭教授,他留学期间钻研理论、勤奋创作、年年写生300余幅,在中西美术理论比较研究领域颇有成就,这次展出的数幅作品都是凝聚他艺术理论心得体会的展现。作品《芭蕾演员伊拉》借鉴了舞蹈艺术对轮廓之美的追求,油画创作完全追求轮廓间的虚实之美,强调作品的整体性。躯干、头部和脚作为创作“重点”,手则“略画”,色彩上,色调的把控、细节的塑造与各种关系的对比都进行了教科书般的探索,画面人物姿态与神态背后蕴含的青春快乐与付出被弥漫开来。

网友评论 >

项城必赢干瞪眼

几年过去,当观众还在疑惑节目能不能找到足够多的选手时,一下子就来了三个。王毅

我要提问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上海工商 | 举报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删稿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