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角洲”人文生态融合概念

打造“三角洲”人文生态融合概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首座大型综合类自然博物馆、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馆自项目规划之初就备受各界关注。
深圳自然博物馆毗邻风景秀美、蓬勃活力的坪山燕子湖片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诠释自然演化规律,致力于积极传播科学,展现地理空间上的深圳在全球视野中的生态。
坪山位于深圳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作为坪山的“ 山水会客厅、活力新中心”,燕子湖片区风景如画,集聚岭南地区独有的山、林、田、湖、草等多元自然要素于一体,生态基底条件优越,是自然博物馆的绝佳场地。
三角洲
岭南自然风光旖旎,山峦起伏,河网纵横,“水”在岭南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此为灵感,同时受到本地“山林—河湖—植被”绿色生态轴线的启发,B+H、3XN和筑博联合体的中标方案将“河流”作为主线,为深圳自然博物馆打造了以“三角洲”为名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概念,在燕子岭和燕子湖之间开辟出一处生态融合空间,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三角洲”,以此反映该区域丰富活跃的生态及人文场景。方案精准捕捉到了场域的河滨生态氛围,将水所蕴含的永恒概念优雅地嵌入项目的愿景定位、空间规划、功能结构与材料设计中。
△新三角洲生态(示意图仅供参考)
场地山水相依,舒朗开阔,远景彰显中国传统景观的错落层次和意境之美。自然博物馆以大气而灵动的姿态,跃然浮现于这幅由自然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卷之上,人为建筑与自然背景和谐相融。
河流讲述故事
河流像景观一样,经历着生生不息的演化、更替和发展,永不停歇。河流掌管自然的奥义,讲述生命的故事,解释过去,塑造现在,预言未来。景观规划从中汲取灵感,设计语言由此展开,旨在将场地和地区内的丰富自然生态,以鲜活、形象、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给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