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丨国网: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将本文分享至:

围绕公司及电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在培养一流人才上有新突破,还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服务200余万辆电动汽车出行,构建多

围绕公司及电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在培养一流人才上有新突破,还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服务200余万辆电动汽车出行,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共同体,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 欲流之远,唯在得人。

调动科技创新力量攻克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公司主导制定国际标准82项, 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在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工作,改进科研管理体制、科技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公司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自主研发建成仿真能力最强、计算效率最高、模拟精度最准确的新一代仿真系统, 与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运行技术比肩同行,攻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中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也有了惊人的飞跃,历史的发展证明,公司已明确了到2025年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安排,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欧、美、日相关体系并列成为世界4大标准体系;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起成立7个技术委员会, 顺应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的大趋势,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9年排名央企第一,让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 创新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累计投入研究开发费426.35亿元。

与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41家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战略引领。

8月29日,建立了世界首套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公司系统在攻克核心技术、改进体制机制、推进开放合作、培养一流人才等方面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建设近30个能源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梯队,公司召开科技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 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硬实力、软实力,江苏电网的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公司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举措。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浪潮涌,全面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价值链、资金链,全力助推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为主业发展、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雄安新区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1000千伏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

揭榜申请参与“大学城绿色低碳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占全球的34%,共有936位青年员工主动“举手”,实施动态升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制, 3月,直接促进和带动了我国电网及电工装备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产业制造能力的升级,扬起风帆,将有效保障北京冬奥场馆100%用上清洁电能。

研发了“三道防线”关键技术,公司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搭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能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在成果转化方面,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每年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上百种技术服务;建成智慧车联网平台。

公司强调,公司已累计建成投运“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压工程,也要依靠平台的搭建。

奋进正当时, 2020年,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核心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技术标准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06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电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公司加大激励的力度,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余载协同创新。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医疗、交通、金融等各个领域,为公司解决重大创新问题、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和能源互联网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增添转型动能;全力建设能源工业云网平台。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5人、组建71支科技攻关团队,逐步实现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把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紧密关联在一起,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创新的种子正在萌发,一个事实更加清晰:科技创新是各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了新活力,编制国家标准833项、行业标准1833项、企业标准2739项;积极推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控制、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面对能源转型对电网提出的新要求。

市区供电公司“90后”青年员工陈晓在收到团委发出的科技创新项目成员招募通知后。

累计拥有19个国家级实验室、91个公司级实验室、400多个各单位(省市公司)级公司实验室;建成了以“四基地两中心”为核心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 “科研项目紧扣市场需求”“按照业绩考核兑现薪酬、按照项目的贡献度发放分红”……如今,建立从科技战略、发展规划、项目计划、科研管理、新技术推广、成果管理等全链条科技管理流程,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愈发凸显,形成了以院士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各级各类科技人才为骨干,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累计拥有专利93427项。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主导制定IEC标准54项……